【文昌臺】造句:
  • 尚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
  • ?李昭德传》:“武后营神都,昭德规创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门,标置华壮。
  • 光宅元年(六八四)改称文昌台,以道家谓文昌府君专司人间功名禄位与尚书省同也。
  • 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
  • 唐陈子昂《临?县令封君遗爱碑》:“遂用畴咨旧章,允怀?诵,夺之公礼,上之於文昌台。
  • 此外,魁星岩山门左侧存立颜廷榘手书“文昌台”竖碑一方,高1.38米,宽0.55米,字体高古拙朴,笔力苍虬。
  • 至长安三年(七0三)闰四月十九日复改文昌台为中台,并以中台左丞(即尚书左丞)李峤知纳言(即侍中)事。
  •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东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
  • 光宅元年(六八四)九月六日,改东都为神都,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春夏秋冬)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其余省、寺、监、率之名,悉以义类改之。
  • 但武则天并不满足于临朝称制,而是要从幕后走到前台,改朝换代,为了证明自己代唐的合法性,她一方面利用历史传说“河图洛书”和推崇佛教,宣扬天命,另一方面则进行了一些维新活动,嗣圣元年(684),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改唐百官名,如尚书台改称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门下省改称鸾台,侍中为纳言;中书省改称凤阁,中书令为内史。
  • 文昌臺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