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簿】造句:
  • 来尚书文簿,诸曹须,则出借。
  • 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
  • 掌文牍典章,汇纪员司集课文簿
  • (1)簿责:按文簿的记录一一责问。
  • 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 军枢掌文牍典章,汇纪员司集课文簿
  • 其中文簿,多所不识。
  • 形式有奏折、京报、邸抄、公文簿册等。
  • 《徐曰》簿,文簿也。
  • 明习律令,尤晓文簿
  • 文簿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把公文的事由摘记入收发文簿,以便查考。
  • 每校阅文簿,孜孜不倦,从辰逮夕,未尝休止。
  • 元代文簿名称。
  • ?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
  • 排列摆放好后,全部揭去巾帕,是文簿和钥匙。
  • 众多将佐功劳,俱各造册,上了文簿,进呈御前。
  • 他令家人把锦锈拿掉,原来却是文簿,钥匙等东西。
  • 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设勾簿司,掌勾销、整理文簿
  • 民国10年,菲律宾华侨开展反对“西文簿记法”的斗争。
  •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 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
  • 诚不能弘宣风政,光阐朝猷,尚欲讨寻文簿,时议同异。
  • 及寝疾甚久,?台省府署文簿求白鱼以为治,外始知之。
  • 及寝疾甚久,敕台省府署文簿求白鱼以为治,外始知之。
  • 初,世隆之为仆射,自忧不了,乃取尚书文簿在家省阅。
  • 1921年,任菲律宾华侨抗争《西文簿记法案》委员会副主席。
  • 弟李幼廉时征责文簿,应机立成,恒先期会,为诸州准的。
  • 高祖亲自部分,多在马上,征责文簿,指景取备,事绪非一。
  • 民国3年4月28日,《马尼拉时报》发表社论,鼓吹实行西文簿记法。
  • 文簿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若未系改造文簿去处,只据排定资次,于见丁产簿内依此凿定。
  • 地撕碎了我的作文簿,还把我揿倒在长凳上用皮鞋毒打了一顿。
  • 增损,亲自部分,多在马上,徵责文簿,指影取备,事非一绪。
  • 老师在作文簿上的评语,不是说我文不对题,就是说我辞不达义。
  • 晋代骠骑将军及诸大将军不开府办事,属官有录事,掌总录文簿
  • 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
  • 遵庆敏识强记,精核文簿,详而不滞,时称吏事第一,由是大知名。
  • ?职官志三》:“太子内官……女史,流外三品,掌典文簿而执行焉。
  • 晋时置录事参军,为公府官,非州郡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
  • 官厅发给牙行盖有关防的文簿,以登记客商住所姓名,逐月送报官厅。
  • 初代鸿渐,小吏以俸钱文簿白之,冕顾子弟,喜见于色,其嗜利若此。
  • 每月置立文簿,当该提调官署押写递过分文时刻、角数,以凭稽考”。
  • 《礼部尚书陈公神道碑》:“公性沉静,其治事,勾稽文簿,终日不倦。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张员外。
  • ?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 有苍头自西堂异出二十床、各覆以锦帕,既列,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之类。
  • 他以社建立“文簿”,有不孝不悌、不事生产者,记入“文簿”,报县惩处。
  •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凡各衙门题奏过本状,俱附写文簿
  • 文簿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