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赈】造句:
  • 岁大侵,捐廉施赈,全活无算。
  • 义庄施赈以温饱为主,兼赡婚丧。
  • 1940年大旱歉收,请愿施赈救济。
  • 施赈不拘成法,随时地而取其宜。
  • 对穷苦死者,无法收殓,则施棺施赈
  • ?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赈也。
  • 施赈者目的是为换取受赈者的拥护和服从。
  • 宜於乡镇设厂散粮,并许州县吏具详即施赈
  • 等地施赈、筑堤、铺路,从事社会慈善事业。
  • 并在曲阳策划实施赈灾义演,募集捐款三万多元。
  • 施赈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汉元帝听从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赈济贫民。
  • 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 义庄的基建、施赈,至人员配备,均由平侯亲自主持。
  • 宋琬一面组织群众修复家园,一面采取措施赈济百姓。
  • 宋琬一面组织群众重建家园,一面采取措施赈济百姓。
  • 他出资协同济南红十字会办理施赈、兴学等慈善事业。
  • 从义庄的基建、施赈,至人员配备,均由平侯亲自主持。
  • 既而叹道:“凡殖货则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 明成化末中贡生,入京即奏报陕、晋、豫灾情,被采纳施赈
  • 任漳州施赈副使时,处理赈务有条不紊,公平合理,饥民颂德。
  • 康熙十九、三十五、四十五这三年,全县饥荒,林桢慷慨施赈
  • 管理湖北丰备仓,亲自收发,杜绝浮收克减,施赈严禁米中羼水。
  • 应肇元知道后,不忍亲,为百姓力请于府,刘心惭,才答应施赈
  • 东阳饥民求赈者以万计,士宽曰:“按册施赈,是赈册非赈民也。
  • 是年7月9日杜受田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逝世于淮安清江浦,终年66岁。
  • 后任阳谷县丞,适值水灾,东海协助知县分头施赈,灾民赖以存活者甚多。
  • 在灾年则往往按户等高低?首先蠲免或减少下户的赋税?并对下户实施赈济。
  • 代之,坐河北旱荒施赈不如法,解培厚任,宣宗夙知其能,改授湖北粮储道。
  • 1939年,他独捐3万元,赈济侨区人民,其中,2万元施赈于安海,1万元施赈于泉州。
  • 回归故里后,他兴办义学,布施赈济,招抚流民,兴修水利,依然不改利民初衷。
  • 施赈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柯述还当过福建提刑官,湖南转运使,漳州施赈副使,官至朝议大夫,直龙图阁。
  • 施赈经旬,姜童禀烈山少真曰:“厨缸积米少许,翌日早膳,民筵道斋,恐难两用。
  • 1852年(清咸丰二年)七月九日,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
  • 他便在天津卖字筹款,计得银元万余元汇回家乡施赈,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深得乡人称赞。
  • ”为了切实做好灾民的救济工作,他推荐秉公办事的光禄寺寺丞钟化民前往河南灾区施赈
  • 1939年日寇飞机滥炸鹤城时,堂后东墙被炸毁,修建后继续进行施赈业务,为饥民施粥,直到1942年。
  • ”《新华日报》1938.7.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 各州县未尝不施赈,或委任佐贰,或假手胥吏,或设厂远离村镇,穷民奔走待食,或得或不得。
  • 时南京一带因水灾发生饥荒,他全力以赴处理赈济事务,请发库银五万两施赈,救活了大批饥民。
  • 时任潼关厅同知的焦云龙甘冒风险,不待上文批复,即率所属开仓施赈,历时9个月,饥民得救。
  • 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妙乐法师不顾年事已高,直接奔往灾区实施赈灾救济。
  • 颗粒无收,文宗发出了存抚百姓实施赈济的诏书,但至于能够取得多少赈荒的实效,他已经顾不上了。
  • 陈庄目不忍睹,带头捐出奉禄,发动各界施赈救济,使数以万计灾民得以成活,后来士民立祠记念他。
  • ,他们全都成了施赈放粮救难拯灾的“救世主”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不受“强盗”侵犯的“大英雄”了。
  • 并给惠帝赐了“皇札”一卷,只要远离京城,不过问朝政,可走州吃州,顺县吃县,并可代皇家免租施赈
  • 1929年,乐清遭灾,除家出粮施赈外,吁请上海济生会等慈善团体资助,获救济款5万元、面粉5万斤,民困得苏。
  •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应召进京,路过山东,看到山东旱蝗成灾,饿殍遍野,随即为民请命,报请有司施赈救济。
  • 施赈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