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书】造句:
  • 木鱼歌的文字载体,是木鱼书
  • 这种抄本或刻本,名为木鱼书
  • 他尤致力于木鱼书的整理和创作。
  • 木鱼书是木鱼歌的唱本,以粤语创作。
  • 木鱼书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4000~5000卷之多。
  • 所收集到木鱼书有26种。
  • 木鱼歌,其唱本称为木鱼书,韵文通俗。
  • 木鱼书,一份成于东莞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 在过去,木鱼书是广东妇女的识字教本和精神生活的读物。
  • 广州书坊为招徕顾客,就在木鱼书封面上印上“南音”二字。
  • 木鱼书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龙舟曲目有些以木鱼书改唱,有些是艺人自编自唱,内容广泛。
  • 这种抄本或刻本,叫木鱼书,既可作演唱的脚本,也可供阅读。
  • 清末明初,佛山有不少出版木鱼书的书坊,如占经楼、同义堂等。
  • 现有的五百多部木鱼书,大部分是长篇作品,改编之作为数不少。
  • 方言的弹词以吴语为最多,另外像广东的木鱼书,则杂入广东方言。
  • 当时的木鱼书有80多种,是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和退休教师帮忙印刷的。
  • ,是要警诫僧侣一力苦行,这与木鱼书的内容多是警世劝善相吻合。
  • 据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福州评话和广东木鱼书也归在弹词一类里。
  • 原本木鱼歌是即兴表演,或根据记忆演唱,后来才发展出唱本,即木鱼书
  • 6、曲艺类:客家龙舟说唱,惠州木鱼书说唱,粤曲,“讲古仔”(说书)等。
  • 有的木鱼书是原有曲词纪录之后传抄、刊印,也有新创曲词刊印成书后才传唱。
  • 这是粤剧自木鱼书《江湖十八本》演化而来,两三百年间头一回演出现代革命戏。
  • 龙舟曲目有些以木鱼书改唱,有些是艺人自编自唱,内容广泛,也有编成曲本流传的。
  • 1982年,失明的他住在县城的亲戚家,并在远涌尾(地名)以卖木鱼书和木鱼歌录音带度日。
  • 木鱼书的刊本、抄本很多,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四、五千卷之多,内容多样而良莠杂陈。
  • 德国大文豪歌德创作的著名诗篇《中德四季与晨昏合咏》就从木鱼书《花笺记》中吸收了养分。
  • 据从1980年开始研究佛山木鱼书的任百强老师介绍,国外的汉学家认为木鱼书像农耕社会底层艺术的活化石。
  • 全书共收明、清两代刊印、传抄的有代表性的梁祝故事传奇、民歌、鼓词、木鱼书、南音、弹词作品共14篇。
  • 浙江的“南祠”、福建的“评话”、广东的“木鱼书”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写成的流行于不同地区的土音弹词的异名。
  • 东莞人民在木鱼书这一园地里,培育过被海内外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公认为最绚丽的花株??《花笼记》、《二荷花史》。
  • 木鱼书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后据知情人说,在镇上的综合市场中某一香烛店出售木鱼书,另有一妇人偶尔会在附近摆卖,笔者多次前往却一无所获。
  • 《花笺记》和《二荷花史》是木鱼书创作作品中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而《背解红罗》则是改编之作中影响较大的作品。
  • 龙舟艺人是把原来木鱼书的一些故事、通俗的民间故事、舞台上演戏的故事、社会生活或国家大事等等,编成龙舟唱段。
  • 这是因为,由于历史的变迁,历史上记叙木鱼歌的木鱼书最好版本大多流失到国外,国外收藏的数量也远比国内及东莞多。
  • 佛山有不少署名的木鱼书作者,传说梁绍仁用了3年时间,创作了木鱼书《玉龙太子走国阴阳宝扇》,共80卷1025回,可谓宏篇巨著。
  • 木鱼书《花笺记》分别用雅唱和俗唱两种曲调演唱,而目前东莞能够演唱木鱼歌的,尤其是雅唱,杨宝霖先生可能是最后一个。
  • 东莞文史泰斗、农林专家、东莞博物图书馆荣誉馆长杨宝霖先生对东莞木鱼书和木鱼歌的历史、内容、版本、语言特色有多方面的深入考察。
  • 全馆陈列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了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名伶书画以及粤剧电影等。
  • 东莞人民,在木鱼书这一园地里,也曾播种过千百种木鱼书的幽花小草,这些绚丽花株,这些幽花小草,东莞人民几百年来曾沐浴过它的芬芳。
  • 全馆陈列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了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名伶书画以及粤剧电影等。
  • ”另一说来自1927年出版的第233号《小说世界》上署名为秋山的文章《木鱼书》:“注引《池北偶谈》及《后山丛谈》:‘二广居山谷间,舟居谓之蛋人。
  • 粤语文学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广东戏剧,对白及唱词包含了不少的粤语口语的成分,粤讴、童谣、山歌,及木鱼书等,都有浓厚的广东色彩。
  • 木鱼书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