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阁】造句:
  • 稍后内召,主管吏部架阁文字。
  • 架阁文字,掌管帐籍机密文案。
  • 未几,入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
  • 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
  • 荐举,曾主管中书省架阁库。
  • 主管尚书刑、工部架阁文字。
  • 庆元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
  • 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
  • 明年春,入为主管刑部架阁文字。
  • 又有敕库,掌收管架阁文书。
  • 架阁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地方机关架阁库始设于江南西路。
  • 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
  • 宋代各级国家机关普遍设置架阁库。
  • 良臣荐之,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
  • 宁宗嘉定六年(1213),召除吏部架阁
  • 清代部分地方机关仍沿袭置架阁库。
  • 嘉定十一年,为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
  • 二年,调主管户部架阁
  • 金、元尚书省有架阁库管勾官,明废。
  • 受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
  • 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
  • 历湘潭尉,转工部架阁
  • 、户礼、刑工3个架阁库,各由管勾掌管。
  • 任吏部架阁,累升将作监丞、礼部郎中。
  • 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
  • 初任泉州教授,迁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
  • 嘉定十四年,主管吏部架阁,寻改太学正。
  • 绍定六年(1223),擢升虞复为户部架阁文字。
  • 嘉定八年(1215),又置三省、枢密院架阁官。
  • 宋代六部架阁官制度
  • 架阁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昔尝凿石架阁,令两岸相接,以拒徐道覆。
  • ”参见“架阁库”。
  • 差主管户部架阁,改太学录,迁国子监主簿。
  • 因山架阁,阁下作洞,洞前凿池,置莲花阁。
  • 公元1200年(庆元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
  • 等中央机关以及各级地方机关先后置架阁库。
  • 及崩,即架阁起。
  • 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国子正。
  • 架阁典吏一名。
  • 嘉定十四年(1221年)主管吏部架阁,改任太学正。
  • 桥西有草料场,桥北为省仓上界及六部架阁库。
  • 后升主管户部架阁,改太学录,迁国子监主簿。
  • 掌管财政的三司架阁库,收藏户口、赋役籍帐。
  • 端平元年,主管尚书吏部架阁文字,迁国子学录。
  • 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
  • 崇宁年间(1102~1106),置吏部架阁库,其后各部皆置。
  • ”凡上章,必拆视,不可行者,以台印封置架阁库。
  • 架阁连板于外,而内犹穹然,天趣未尽刊削除也。
  • 欧公《桑怿传》称阁职,阁职者宋时之六部架阁也。
  • 秉仁,以?为中书架阁管勾,累官工部尚书,致仕。
  • 架阁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