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诗】造句:
  • ??柏梁诗最早出现于汉朝。
  • 柏梁诗体是联句诗体的鼻祖。
  • 柏梁诗”既是诗题,又是诗体名词。
  • 最早有汉武帝与诸臣合作的《柏梁诗》。
  • 柏梁诗”遂成为此台唯一的纪念文献。
  • 从此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首连句体的《柏梁诗》。
  • 从而后世的一切联句诗都可以称为“柏梁诗”或称“柏梁体”。
  • 柏梁诗,原称柏梁体诗,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的一种七言古诗。
  • ??柏梁诗在祖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诗体演变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 」就是说皮日休也把相传出于汉武帝时的柏梁诗视为七言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柏梁诗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写道:「逮至汉武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
  • ??二是柏梁诗可以看作是七言诗形成的标志,在诗体演变过程中的有着划时代意义。
  • 晚唐皮日休《杂体诗序》在追述汉武帝君臣柏梁台赋的传说后写道:「由是联句兴焉」,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柏梁诗定确为联句之始。
  • 1、著名的汉武帝时的柏梁诗,据南濠诗话,汉《柏梁台诗》,武帝与群臣各咏其职为句,同出一韵,句仅二十有六,而韵之重复者十有四:日月星辰和四时。
  • ??柏梁诗可分为五类:(一)帝王宴歌类、(二)文人联句类、(三)网络作品类、(四)回文变体类、(五)仄韵变体类(此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柏梁体)。
  • 联句,这种诗体本起于宫廷(相传滥觞于汉代“柏梁诗”),虽然渊源久长,但历来从未产生过什么有价值的作品,始终只是上层文人墨客比赛作诗技巧的一种文字游戏,严格说来它不能算作文学创作。
  • 诗:“兴寄无端”(《古诗源》卷六),陈廷焯评贺方回词:“寄兴无端”(《白雨斋词话》);胡应麟既以“寄兴无尽”评《青青河畔草》(《诗薮》内编卷二),又用“兴寄无存”评《柏梁诗》(同上卷三)。
  • 七言诗由来尚矣,但全诗句子均为七言,而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节、下三字更为一节的形式,句中又几乎不用“兮”字作语助的诗,在现存的创作年代确切可信的古诗(而非载于后世著作中、真伪莫辨的《皇娥歌》、《柏梁诗》之类)范围里,本诗是最早的一首,这就是《四愁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