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赈】造句:
  • 奉命查赈山东,还,以耳疾乞休。
  • 2.检查赈济灾区灾民的工作情况。
  • 奉命至山阳县查赈,住在善缘庵。
  • 李毓昌等10人被派往山阳县查赈救灾。
  • 皇上又急派和?与青莲去追查赈粮被盗。
  • 皇上查知后,下令包拯即日至陈州查赈
  • 诏?查赈认真,平日实心办事,留河工效力。
  • 榜下以后后补知县用,当年他便被派往山阳查赈
  • ……至各属查赈,安静不扰,实惠普沾,则义绅之力为多。
  • 、江苏巡抚汪日章,还惩处了其他涉案的官吏和9名查赈大员。
  • 查赈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后皇帝诏令其查赈,杨?认真负责,平日实心办事,留河工效力。
  • 为总督,诏枚受代后专任查赈,巡阅数十州县,举者五人,劾四人。
  • 查赈官开报不实,或徇纵冒滥,或挟私妄驳者,均以不职参治”。
  • 民国6年任查赈员,因成绩突出,获一等赈务特别奖章、内务部一等奖牌。
  • 民国6年(1917年)水灾,他任督办畿辅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处第十一路查赈员。
  • 四十九年,抚院委兖州府通判于杰与县娄一均查赈过饥名14741名口,动食谷3912.15石。
  • 学正尝奉檄查赈,海州牧某欲更饥民册,馈重金于夫人,请补印,夫人竣却之”。
  • 清嘉庆十三年(1808)淮安水灾,官府赈济,李毓昌奉命至山阳县查赈,住在善缘庵。
  • 迨道光十一年(1831)臣在江苏,见其于常镇道任内,督查赈务公正严明,能除积弊。
  • 清嘉庆13年(1808)淮安水灾,官府赈济,李毓昌奉命至淮安府山阳县查赈,寓善缘庵。
  •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即墨城西阁里人李毓昌考中进士,奉命到江南山阳县查赈遇害。
  • 宣统二年(1910),江苏、安徽遭受严重水灾,清廷又起用了罢官在家的冯煦为查赈大臣。
  • 农忙时节,废须臾则亏岁计,不如委州县赈给,待秋后闲时出使查赈给政绩,行褒贬。
  • 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饥,清平捐献出自己的俸禄,并动员商人、富户捐献钱米,亲自检查赈济受灾人口情况。
  • 李毓昌,字皋言,号荣轩,清代山东即墨人,嘉庆年间奉命去山阳查赈遭谋害,此案被定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山东境内河堤多处决口,30多州县被水,但地方延不放赈,及至朝廷派人查赈,才草草发放。
  • 至,即饬查造丁口,按册抽查户口;调取藩库戥抽查赈银;令州县按旬具报钱价,以备考?;劾冒赈之考城令及造报舛错各员。
  • 张百万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威胁于友诚这几天风声太紧,刑部尚书已派暗探来金华郡调查赈灾粮款被劫大案,据说与黄初平万民折有关。
  • 后任淮扬道江北查赈放赈员、江北师范教务长、江南高等学校教授、浙江旅宁公学教务长兼江南实业学校蚕桑分校监督、两江督练公所总文案、江苏通志局分纂等。
  • ,仁宗在王丞相建言下恩准赐刀并下旨特准先斩后奏之权,包拯一行当即出京,包拯抵达陈州查赈,展昭来见告知林丰之事,包拯见展昭多次拔刀相助,感佩之余更有意纳为旗下。
  • 查赈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先涝后旱大闹饥荒,安乐侯庞昱奉旨赈灾却藉机苛扣银粮百姓苦不堪言,消息传回京城群臣纷纷上书力主查赈,仁宗特派包拯为查赈钦差,并赐下有先斩后奏之权的龙、虎、狗三口铡刀。
  • 著有长篇小说《女性的河》,中篇传记文学《陈潢治黄》,长篇历史小说《查赈大员之死》,诗集《花的梦》,电视剧剧本《镇淮楼钟声??李毓昌之死》,作品集《肖冰中短篇小说选》、《肖冰剧作选》等。
  • 著有长篇小说《女性的河》,中篇传记文学《陈潢治黄》,长篇历史小说《查赈大员之死》,诗集《花的梦》,电视连续剧剧本《镇淮楼钟声??李毓昌之死》、作品选集《肖冰中短篇小说选》、《肖冰剧作选》等。
  • 这位部长级的官,于1 45 3年奉诏致祭峄山,当他看到因连岁伏阴、雨雪过多,百姓苦不堪言时,便冒雨踏雪日夜查赈,一边放粮救济饥民,一边奋笔写下《王母台题壁》:“山呼海啸,求食声高;千民力养一官命,一官耗资费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