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遁】造句:
  • 少有栖遁之志,以处士征入朝。
  • 早年志栖遁,尝弃家入丹霞为僧。
  • “高人栖遁处,僻近远公禅。
  •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 转令栖遁者,真境逾难抛。
  •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 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
  • “兄求弟胤,并从栖遁
  • 栖遁(隐居,遁世)。
  • 《唐才子传》说薛据“初好栖遁,居高炼药。
  • 栖遁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是您商务接待、驻足栖遁、私家旅行的体面选择。
  • 有元彻、柳实二人,同志访道,于衡山结庐栖遁
  • 栖遁,亦作“栖?”,?,实为古繁体“遁”字。
  • 栖遁:通指隐居、遁世、退隐,亦喻指不问政事。
  • 又诏:“选曹用人,务在得才,广求栖遁,共康治道。
  • 颐卒,更居兖州徂来山中,与道士刘玄博为栖遁之友。
  • 幻族栖遁于森林深处,与花草树木结伴,山精水怪为邻。
  • 迫而望之,山转近转高,溪转深转清,实真人开土栖遁之域。
  • 虞炎《奉和竟陵王经刘山献墓下》诗:“聚学从烟郊,栖遁事环华。
  • 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 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
  • 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
  • “遂留江南,其裔孙曰宗诲,因占数于南康之建昌县,生知藉父产,栖遁不求仕进,乡里号处士。
  • 时与诸君各赋诗记游,盖幽峭空旷,离绝尘世,足资高流栖遁,词人登览,洵云间山水之最胜也。
  • ”《云笈七签》卷一○五:“或有栖遁冥契而不获登山者,寄心启愿,精意向真,亦与身诣名山者无异。
  • 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栖遁,既不合时,而又不为低屈,皆设疑互答,屡致意焉,非巨刃有馀,孰能之乎!
  • 《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亦曰‘东山’。
  • 摘要在西晋士人中间,普遍存在著以隐逸为高的思想,但他们大多看中的是一种心神的超然无累,而不是想要真正栖遁山泽。
  • 《采真游》记述部分下层道士的活动;所采栖遁茅山之道士且不限于茅山一宗(例如其中胪列了南朝时张天师九、十世孙若干名)。
  • 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嵇叔夜、郭景纯皆亮节之士,虽《秋胡行》贵玄默之致,《游仙诗》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乃知识曲宜听其真也。
  • 栖遁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不过,就这首游仙诗而言,诗人愤世疾俗的情绪,忧世之心,匡国之志还是有明显流露的,它的主旨乃是“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刘熙载《艺概?诗概》)。
  • 此时元丹丘已回叶县,卜居于东汉佚人高凤曾隐居过的石门山,李白怅然若失,因而写了《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怀远,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流露了他的“人生信多故,世事岂唯一”的消极思想,愿意像元丹丘那样,“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享受“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