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书】造句:
  • 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 檄:檄书,此指用于征召的文书。
  • 及恭谢礼毕,方以檄书进呈徽宗。
  • 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 时,王郎檄书到蓟,蓟中起兵应郎。
  • 檄书给唐绩让其应援,从而平定叛乱。
  • 孝武入讨,密送檄书与庄,令加改正宣布之。
  • 檄书至,?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
  • 转谘议参军,领录事,任总外内,并造檄书
  • 这正是:仁人能好亦能恶,大义先声胜檄书
  • 檄书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檄书露板,及以诸文,有臣所作之,有臣润色之。
  • 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
  • 当时王郎发布的檄书传到蓟城,蓟城的豪强起兵响应王郎。
  • ?谢庄传》:“世祖入讨,密送檄书与庄,令加改治宣布。
  • 不试檄书,增制诰,以历代史事借拟为之,中格则授馆职。
  • ’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
  • 上表首告,供出了所有谋反同党及往来檄书信札,谋反失败。
  • 廖永忠先发檄书给在广州督战的元朝左丞相何真,晓以利害。
  • 司马越乘机以惠帝的名义发布檄书,征召四方军队讨伐司马颖。
  • 遇有紧急军情,檄书插上标志加快传递的羽毛,称为“羽檄”。
  • 又《封氏闻见记》亦谓狄公檄书责其丧失八千子弟,而妄受牲牢之荐。
  • 各种公文文书中有诏书、檄书、牒书、律令、品约,以及劾状、爰书等。
  • 另一类是各种公文,有沼书、檄书、牒书、律令、品约、劾状和爱书等等。
  • ”于是决反,使专美作檄书,言:“朱弘昭、冯?幸明宗病,杀秦王而立愍帝。
  • ’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
  • 遣参军壶伦、牙门中行嘉、义阳亭侯卫谟、协义亭侯卫?健等,驰奉檄书,至晋阳城”。
  • 会巨源在凤州以檄书遗金凤翔都统使,其辞若用间者,且自称宣抚副使而以参议官印印之。
  • 但既然二千石敢于不待虎符而只凭窦景的檄书即发兵,说明虎符发兵之制已远不如西汉那么严格。
  • 会南郡王义宣反,怀远颇闲文笔,悫起义,使造檄书,并衔命至始兴,与始兴相沈法系论起义事。
  • 手捧檄书辞别戍所,踏上幽远的路程,艄公敲响船尾的彩舷,画棹发出歌唱般的咿呀声,离开了贵州。
  • 檄书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范晔传》:“徐湛之上表告状,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迹,?收综等,并皆款服,唯?不首。
  • ”《晋书?王浚传》:“及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兵,浚拥众挟两端,遏绝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
  • 故“想见”以下五句盛赞放翁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当亲草檄书,报国杀敌,万万不可在归田之中了此一生。
  • 【出处】《宋书?范晔传》:“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墨翰迹,谨封上呈,凶悖之甚,古今罕比。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又说:“武陵王(刘骏王号)檄书至建康,劭(刘劭)以示太常颜延之曰:‘彼谁笔也?
  • ”《文心雕龙?定势》说:“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
  • 他说,“吾不解今之为政者,一则曰严胥吏,再则曰严胥吏,夫胥吏,即百姓也,非鬼蜮禽兽也”,他认为,今之县令“檄行若干不知,檄书云何不知,某当理不知,某当销又不知”,不依赖胥吏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