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寂】造句:
  • 复元?之道,非他也,湛寂而已。
  • 分布人身,方其湛寂,欲念不兴。
  • 乃至证湛寂之心离一切过。
  •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 湛寂复後感,神兮姿乐场。
  • 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
  • 人能常归心湛寂,则元?自然而复也。
  • 湛寂,挹之则莫测其源。
  • 由于一心的湛寂,如实正智能依之现前。
  • 湛寂真静,杳亡杳存。
  • 湛寂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以不变故,一理湛寂;以随缘故,万象森罗。
  • 此时,心境湛寂,分明清晰,便是本来面目。
  • 我所要画的如来,他“灵明洞彻,湛寂常恒。
  • 四、深满音,谓诸梵天,净行圆满,心光湛寂
  • 天下之有声者可闻,大道湛寂清净,故听而不闻。
  •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的本性,只因妄想执着,成为妄心。
  • 言其体,则博大精深,浩瀚无涯,虚无湛寂,圆通无碍。
  • 诗号: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
  • ”唐王季友《鉴止水赋》:“疑金镜之湛寂,若琉璃之至虚。
  •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 只有湛寂之心,高渺无比的心灵境界,方能流淌出有根的作品。
  • 中国绘画的源头不在上古石壁的涂雅,而是茫茫湛寂的一颗心。
  • 天之德轻清,穹窿而高明,湛寂而虚妙,所以三光常耀,四时顺序。
  • ’任纵外境千变万化,内心犹如虚空一样,湛寂常恒,不生不灭,不动不摇。
  • (七)适悦依,指人依诸禅定,静息思虑,身心湛寂,得法喜乐,故称适悦依。
  • 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罗高并帝。
  • 复元?之法,应常以减息为候,心源湛寂,其息渐减减半息增半寿,从减息至?息,则复元归根矣,乃可住世。
  • 它以心灵湛寂、冲虚玄静的内修功夫为本,以符录为辅,二者并行不悖,这与同时的神霄、清微诸派特徵一致。
  •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
  • 明仁宗试其祷雨应效,深悦之,赐三品诰,为混元纯一,冲虚湛寂,清静无为,承宣布泽,助国佑民,广大至德高士。
  • 湛寂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它灵明洞彻,湛寂常恒,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与佛无二,但由于无始以来,被妄想执着掩蔽了本体,使具足的德能不能显现。
  • 即宣玄化,匠帝真常旨:(经幢此处空三字)无元,无言(经幢“言”字泐大半),无道,无缘,妙有,非有,湛寂常(李本无“常”字)然。
  • 若能悟天地之妙,此心冲虚湛寂,自然一气周流于上下,开则气出,阖则气入;气出则如地气之上升,气入则如天气之下降,自可与天地同其长久。
  • 又《慧苑音义》卷上认为阿兰若有三种∶(1)达磨阿兰若(dharma^ran!ya,诸法本来湛寂),(2)摩登伽阿兰若(ma^tan%ga^ran!ya,即坟场),(3)檀陀迦阿兰若(dandaka^ran!ya,指沙碛处)。
  • 《龙川略志》卷二:“三焦分布人体中,有上中下之异,方人心湛寂,欲念不起,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骸;及其欲念一起,心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入命门之府,输写而去,故号此府为三焦耳。
  • 之“天主”(《序听迷诗所经》);形容其“真主无元,湛寂常然”(《老子道德经》“湛常存”);“鼓玄风而生二气”;“浑元之性,虚而不盈”(“道冲,而用之久不盈”);而信徒应“无欲无为”,“能清能静”(《志玄安乐经》)。
  •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八(本)依据上述经文,释别教之十信,谓信常住之理名曰信心,忆念不忘名曰念心,真精进趣名曰精进心,心精智慧名曰慧心,周遍湛寂名曰定心,定光无退名曰不退心,保持不失名曰护法心,回向佛地名曰回向心,安住无失名曰戒心,十方随愿名曰愿心。
  •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於宇宙,细之则摄於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今此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原本不动,如月如岸,而无明生死涅盘,不过一幻起幻灭,一迷一悟,究与觉性何关,既以虚空而论,属于世法,以暂有暂无之物,尚不随华起灭,何况湛寂真常之圆觉,本性平等乎,是故果位既不再迷,成佛决不再起无明,众生本来成佛者,如金矿,不得谓为非金,而金杂于砂,不能起用,但砂非本合于金,金亦非销熔而始得,以金本有故,既已成金,开悟成佛,决不重入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变,不应说言如来圆觉本非成就,必待修而后得,与得而再妄等谬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