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戍】造句:
  • 率军4万留戍鄂州,进取两湖。
  • 夏,四月,敬复攻拔之,留戍而归。
  • 幽客海阴路,留戍淮阳津。
  • 中统二年,授元帅府参议,留戍青居。
  • 顺治帝诏令洛托与洪承畴留戍贵阳,余众进征云南。
  •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 ”管仲进曰:“今留戍劳民,不如择地筑城,一劳永逸。
  • 东征师罢,吏部尚书李戴议留戍兵万五千,令朝鲜供亿。
  • 遂报请忽必烈批准,贾居贞留戍鄂州,阿里海牙率军西进。
  • ”南朝宋汤惠休《江南思》诗:“幽客海阴路,留戍淮阳津。
  • 留戍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留戍兵千人,又欲以江、闽新军二千人易旧军千人,备不虞。
  • 明年,高祖北伐,弥以本号侍从,留戍确?,进屯石门、柏谷。
  • 【事例】南蛮远遁,边徼无虞,多留戍兵,~,不如各遣归本道。
  • 不过平话的形成如果只和所说留戍军队相联系,恐怕是不全面的。
  •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他留戍于镇海城,掌管前后方转输、联络。
  • 后来吴长庆回国,袁世凯被留戍朝鲜,赵国贤就直接留在了袁世凯帐下。
  • 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盱眙,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
  • “江南思”即忆江南,这诗是写“留戍淮阳津”的一位戍客对江南的思念。
  • 《南史?朱修之传》:“随右军到彦之北侵,彦之自河南回,?之留戍滑台。
  • 先是,广州摧锋军远戍建康(今南京)4年,到撤戍回归时未过岭南即留戍江西。
  • 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
  • 万历四年(1576年)设,领浙兵(戚继光训练的8000名义乌兵自浙江来援,平倭后留戍,称浙营)。
  • 当明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得到提拔,是转业返沪还是留戍高原时,他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 这年五月,孔彦舟向宋高宗上书:“刘豫已迁汴京,金人留戍甚寡,人苦科役,日望王师,土豪人户尚有团练保险不降者。
  • 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
  • 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
  • 留戍青居的蒙古军帅乞台不花与浑都海相结,欲起兵响应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惟正遵照廉希宪传达的世祖旨意,缚乞台不花斩之,世祖嘉其功,令统掌东川军事。
  • 先是,广州摧锋军远戍建康,留四年,也撤戍归,未逾岭,就留戍江西,又四年,转战所向皆捷,而上功幕府,不报,求撤戍,又不报,遂相率倡乱,纵火惠阳郡,长驱至广州城,声言欲得连帅洎幕属甘心焉。
  • 宋皇?年间(1049-1053),多系随狄青南征留戍边士卒,适乡服提而在驻地定居;另一部分是外籍在此任职的官员及其随从,去职后在此落籍;也有到此行商并安家落户,多来自广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于清嘉庆以后陆续迁入。
  • 留戍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