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麦】造句:
  • )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
  • 稍麦是一种面制包馅的笼蒸点心。
  • 将“蒙子”和肉馅拌匀成稍麦馅。
  • 稍麦(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 背头稍麦“内蒙古名小吃”、“包头名小吃”。
  • 也较纯正,和其他地方的稍麦味道是完全不同的.。
  • 背头稍麦特点:皮薄、馅多、味道鲜美、食后无葱味。
  • 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稍系,故曰稍麦
  • 该书关于“稍麦”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
  • ”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 稍麦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背头稍麦是背头于1985年在前人的基础加上自己若干年餐饮业的实践而创立的地方名小吃。
  • 稍美又称烧美,呼和浩特最广为用的熟称是稍麦,是呼和浩特的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
  • 左手拿皮子,右手挑进馅心,用手指对拢成露馅的梅花形稍麦稍麦中心撒上少许黄蛋松,上笼蒸8~10分钟即成。
  • 烧麦在清朝称为“稍麦”,是京津等地的传统小吃,乾隆年间就有“稍麦混沌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团”的诗句。
  • 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
  • 因烧麦其形似麦稍上绽开的白花,故在清代乾隆年间诗人柳东人曾用“稍麦馄饨列满盘…..”的诗句,来称赞烧麦的美味。
  • 稍麦选用锡林浩特优质羔羊肉、郊区后营子旱地大葱、巴彦淖尔盟杭后优质小麦及祖传秘制小料而成,号称“三优一秘”。
  • 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稍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 有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俗称”游龙戏凤”,而凤临阁的美食”百花稍麦””金凤卧雪”由武宗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因而凤临阁享誉塞北。
  • 在乾隆年间,有位叫杨米仁的诗人在《都门竹枝词》中有“稍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的诗句,“稍麦”二字从明代一直沿用到现在。
  • 2.将面放入盆内,加入菠菜水(制法见菠菜面)及精盐,和成面团,揉匀揉光,上案搓条揪成60个剂子,用稍麦棰将剂子擀成荷花边的薄皮子(使用淀粉面扑)。
  • 十四世纪朝鲜《朴通事》:“素酸馅稍麦”注:“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作为花蕊。
  • 麦香村的稍麦远近闻名,稍麦二字原写作“稍美”是沿用明代的写法,明代史料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稍有一层白霜”而稍麦在制作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
  • 首先将清和元饭店离散已旧的老厨师、老店员召集回来,组织厨师带徒弟传授技术;同时对制作头脑的肥羊肉和制作帽盒、稍麦的精粉实行专供,并且在桥头街饭店新址,增建了房屋,扩大了经营规模。
  • 5.包稍麦:把擀好的稍麦皮,放在左手,右手拿包匙把拌好的馅挑起来置于稍麦皮中心,随着左手往上爬回收口轻轻一捏成梅花嘴的稍麦,将包好的稍麦放在刷油的笼屉里,水开上笼,旺火蒸10分钟即成。
  • 1.制皮:将精粉放在案板上,中间开窝,撒入精盐,用200--250克冷水分3次倒入,用手把面擦匀,揉到一块,逐渐搓成条,盘回来饧30分钟左右;再搓条,揪成相等的70个面剂,将面剂搓圆,把淀粉面过箩作面扑,用特制的稍麦槌一个一个擀成饺子片大,叠在一起(10--12)为一摞,每片中间撒点干淀粉,再用稍麦槌从右到左转动推擀20下左右即成稍麦皮,将皮上淀粉抖净,放在一块。
  • 稍麦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