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箜篌】造句:
  • 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
  • ”这说明竖箜篌是由西域传人中原的。
  • 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
  • 竖箜篌亦为波斯乐器,魏晋之际传人我国。
  • 竖箜篌多以丝为弦,元代也有以为钢弦的。
  • 汉灵帝时(2世纪)传入的竖箜篌源出西亚。
  • 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是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
  • 箜篌样式不一,其中有一种竖箜篌,有二十三弦。
  • 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
  • 竖箜篌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共六人:吹笛、弹阮、吹笙、弹竖箜篌,舞者二人。
  • 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
  • 竖箜篌,汉朝时期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
  • (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 制,通高137厘米、底长47.5厘米、宽12厘米,为框架式竖箜篌
  • 弦鸣乐器:弓形箜篌、竖箜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等。
  • 竖箜篌一直在隋唐的宫庭音乐中使用,在民间也有流传。
  • 东汉之时,竖箜篌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是西域古乐器。
  • 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 新型雁柱箜篌,是根据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研制而成的。
  • 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 出土陶器、铜铁器、丝毛织物、骨木器、木竖箜篌乐器等文物1000多件。
  • 东晋时有天竺(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 接着的“起坐可怜能抱撮,人指调弦中指拨”,说明弹的是竖箜篌
  • 仿制竖箜篌近代高137cm底宽47.5cm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仿古制品。
  • 、波斯、印度传来的乐器有竖箜篌、凤首箜篌、琵琶、铜拔、碰铃等。
  • 东汉时期,竖箜篌就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由西域传入我国中原。
  • 他们带来的乐器有五弦琵琶、竖箜篌、哈甫、羯鼓等,还有很多的舞女。
  • 壁画中的竖箜篌很典型,但遗憾的是当年艺术家没有画出竖箜篌的弦数。
  • 乐工身披彩带,上身半裸,双目下视正用左臂夹着竖箜篌,两手拨动琴弦。
  • 竖箜篌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该史籍载:“竖箜篌,十八弦,靠柄一弦有十品,共二十八字,备四组音。
  • 这是许多古国都曾拥有的,西名H ar p,我国古称“胡乐”、“竖箜篌”。
  • 竖箜篌盛行于晋以后到隋唐时代,这是大型的箜篌,可说是现代竖琴的祖先。
  • ”东晋时期,就有天竺国(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 ”汉灵帝刘宏在位年代为公元168年?188年,据此竖箜篌至少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 记述东汉以前年代的诗文,“箜篌”二字指卧箜篌,东汉以后则主要指竖箜篌
  • 这种竖箜篌体积不大,竖抱在胸前弹奏,比那种立地竖起的箜篌显得小巧玲珑。
  • 其中一架箜篌,红檀木制,通高138.5厘米、底长49.5厘米、宽10厘米,为框架式竖箜篌
  • 伎乐俑皆跪坐,长裙铺地,各自入神地演奏着篥、竖箜篌、琵琶、箫、钹等乐器。
  • 这架双排弦箜篌,通高175厘米、底长85厘米,在低音弦一侧设有琴柱,为框架式竖箜篌
  • 长裙系于胸前,双带下垂,跽坐,所持乐器有竖箜篌、琵琶、钹、笛、?篥、排箫等。
  • 竖箜篌(古竖琴)虽然在秦以前即已从中亚流入西域,但却是在东汉时才传入内地的。
  • 龟兹乐队则以曲项琵琶、竖箜篌、羯鼓、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等龟兹民族乐器为主。
  • 我要用二胡、月琴、琵琶、扬琴、笛、笙、鼓,甚至用竖箜篌和埙来一起为民歌手伴奏。
  • 共十二人,左边六人(自上而下):吹笛、击铜钹、击细腰鼓、弹竖箜篌、弹筝、吹筚篥。
  • 松木制,通高188.5厘米、底长57厘米、宽13厘米,低音弦一侧设有方柱形琴柱,为框架式竖箜篌
  • 如今,韩其华继7 0年代末轰动乐坛的竖箜篌问世之后,又研制成功卧箜篌精品1号和2号。
  • 竖箜篌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