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板】造句:
  • 后世绰板、搭鼓出,此器遂不用。
  • 又称檀板、绰板,简称板。
  • 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
  • 一说,拍板始于绰板
  •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也称檀板、绰板
  • 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
  • 《清朝续文献通考?乐八》:“绰板,用红木所制。
  • 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
  • 75、第110句:铁板铜琶??古代乐器名:铁绰板、铜琵琶。
  • 绰板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 清?顾张思《土风录?绰板》:“节曲板曰:绰板,案当为拍板。
  • 到宋代的说唱及词乐中,绰板已经成为起止和控制节奏的指挥乐器。
  • 绘云汉觉热,图峨嵋则寒,非一味铜将军铁绰板提唱梁山泊人物已也。
  • 看来,这样的言情词,就只能是配合着“铜琵琶、铁绰板”来唱,情诗的。
  • 手掌放开拍下,便如木鱼声绰板声,手指轮拉而下,便如笙声箫声弦索声。
  • 前者的乐器配备有大唢呐一对、绰板、单堂等,双唢呐为主奏,打击乐伴奏。
  • 那顶板合牝盖骨上的声响,便如紧打绰板、乱鼓木鱼一般,拮括之声,连珠不绝。
  • ”优曰:“公词,须用丈二将军,铜琵琶,铁绰板,唱相公的‘大江东去浪千迭’。
  • 《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竹笛微颤似娇莺清啭,绰板慢敲作日影渐挪,将这无人见的三春好处一点点细细演来。
  • 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象牙曲板元长19.3cm上宽3.1cm下宽3.8cm南京博物院藏又称拍板、绰板,与板鼓合用,为昆曲伴奏。
  • ,演奏者左手挂着绰板,右手执鼓锤,左主节奏,右主变化,击节点鼓,指挥演奏,可谓有唐宋遗风。
  • 唐代制作檀板,用檀木或桑木,又因唐代乐师黄幡绰擅操此器,故又称为“绰板”,这与潮乐旧称相同。
  •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一改当时用女儿音哼唱的风气。
  • 多用于戏曲音乐的伴奏,与板鼓一起使用时,左手执绰板,右手执细竹棒即板鼓,对伴奏乐队起指挥作用。
  • ⑥铜琶铁拨:指苏轼一路词风,俞文豹《吹剑续录》载有“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语。
  •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绰板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清锣鼓”又有“粗”、“细”之分,“粗锣鼓”用绰板,木鱼、单堂鼓、单皮鼓、大锣、戏锣、大小齐钹;“细锣鼓”再加马锣、春锣、汤鼓,七冒(锣)、扑钹、双磬等打击乐器。
  • 唐代绰板多为六片,现福建南音的板有五片,而潮乐经过沿革,改为三片,其中两片相合用绳系扎,称发声板,另一片叫做击节板,发声板和击节板上有两个孔穿以红绸,演奏者左手挂着绰板,右手执鼓锤,左主节奏,右主变化,击节点鼓,指挥演奏,可谓有唐宋遗风。
  •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