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户】造句:
  • ……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
  • 至明朝罢之,而茶户之困如故。
  • 在2001年,创立“茶户口”品牌。
  • 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
  • 仅苦丁茶户均收入上万元,人均5000元。
  • 附近的齐头山茶户,自然捷足先登。
  • 茶户五百,充其徭役。
  • 赣南九龙山区住有百家茶户,全靠种茶为生。
  • 茶户则要据远近再付给商人四至六成的“饶润”。
  • 八是通告茶户采摘嫩叶,不要老蓄,加工要精益求精。
  • 茶户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有的地方没有这类收购商,由茶户直接卖与茶行商人。
  • 自是之后,一般茶户相仿制造,包种茶制造产量乃逐渐增加。
  • 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
  • 《新城道中》(其二):“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 《武夷纪要》:“宋元时有北苑龙团之贡,遂编徭役,名日茶户
  • 既不害茶商,又不扰茶户,上以彰陛下爱人之德,下以竭微臣忧国之心。
  • 从前古镇上有多家茶户,购买乡间茶叶粗制毛茶,运销江津、重庆等地。
  • 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秤茶、封记、发放外,无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事。
  • 适宜茶树生长,现有茶树400亩,制茶户36户,所制茶叶称“尖湖茶”气味香醇。
  • 至1998年底,全县茶园发展到4万多个,茶场发展到70多个,并发展了2400多个种茶户
  • ?食货志?茶法》:“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乏为名,转卖与新兴之户。
  • 在茶商的残酷剥削下,茶户小生产者生活困苦不堪,致使许多茶园生产难以改进。
  • 他常向茶户宣传,谷雨一到,宜开园采制,不要老蓄,以免影响茶叶的色香气味。
  • 凡商人买茶,赴官具报所卖斤重,行茶地区,纳钱买引,许向茶户买茶出境货卖。
  • 《宋史?赵开传》:“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
  • ”唐宋时,茶叶实行官买官卖,由官府设立官营的种茶场,场中茶户称为“园户”。
  • 1969年从西安下放到福建省夷山茶户插队劳动,从此茶成了“穷通行止相伴”的良师益友。
  • ”《宋史?赵开传》:“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
  • 明代被列为“贡茶”,每于岁春省今茶户办荐新茶;民国25年(1936)获浙、赣特产联展会一等奖。
  • 茶户莫能与较;虽迭经告诫,申详各宪,严饬乡保稽查,茶户稍洁实惠,然弊端犹未能尽除也。
  • 茶户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在茶厂的引导和制作名茶技术队伍帮助下,全村户户种茶,并有206户精制龙井茶,占种茶户数7518%。
  • 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
  • 榷茶之初,预表茶户本钱,寻于数外更增和买,或遂抑预表钱充和买,茶户坐是破产,而官买岁增。
  • 此外,他们还用预买的形式贷款给茶叶生产者,以高利贷的方式盘剥茶户,并使茶户屈从于商人资本。
  • 他既注意茶叶质量,又常与茶户通气,待到销售时,他即奔赴汉口,与各省茶商权衡轻重,周旋其间。
  • ”因须上供贡茶,建安县不得不修葺北苑茶焙和堂室门楼,仍以“五百茶户,充其徭役”采制散茶上贡。
  • 茶户口超市茶业,座落于铁观音发源地-福建省安溪县,其融汇了铁观音茶文化的发展精髓,源远流长。
  • 于是大更茶马之法,官买官卖茶并罢,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印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
  • ”《宋史?赵开传》:“?建炎二年?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即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
  • 茶户时逢谷雨,就开园采摘,制成细茶,将陈皮粗叶制成花香(茶砖),成批装箱,运至汉口,销给外商,获利颇丰。
  • 即将种茶户专置户籍,称园户,输租纳税,用茶折算,官定课额,预支本钱,额茶和额外余茶,全部按官价收买、不得私卖。
  • 如谓榷茶未可遽罢,亦宜并归转运司,痛减额以苏茶户,轻立价以惠茶商,如此则私贩必衰,盗贼消弭,本钱既常在,而息钱自足。
  • 茶童与二姐等人商议,订下一条妙计,二姐遂当众许婚,以抵债,用婚书换取了朝奉3000两银票及全村人债约、帐本,然后焚化,免了百家茶户之债。
  • 并向茶户说明,分庄收购茶叶,钱用银元小毫,上盖蜡印,交售取款时,务必分清毫子真伪;注意行商、贩户转手收买,防止低价、大秤的事情发生。
  • 村里有专门的种茶户、制茶户和销售户,像村民张志平就是制茶大户,从2000年开始制茶,现在已经有了6台机器;张志木是销售大户,在千岛湖镇茶叶市场还有专门的摊位。
  • 不少社员茶户对记者表示,过去势单力薄,生产经营效果难以预期,现在状况大不相同,“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人多力量大,人多办法多”,感到“有靠山有活力”。
  • 茶户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