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塾】造句:
  • 鹤鸣幼时在父亲办的蒙塾读书。
  • 介堪幼进蒙塾,15岁为鼎源钱庄学徒。
  • 凡经塾三,蒙塾十五。
  • 她贫困无依,乃回淮安,依母族,设蒙塾,课授生徒以终老。
  • 自幼喜爱涂沫,临习绘画,15岁在童家舍作启蒙塾师,及民间绘画为生。
  •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马一浮9岁,其父聘请会稽举人郑垓为他作启蒙塾师。
  • 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国定居晋江安海时,特聘李孟卿作启蒙塾师。
  • 倪寿芝早年求学于上海城东女学,学成返里,1903年倾尽积蓄创办了“求吾蒙塾”,兼收男女学生。
  • 李振九幼年聪颖过人,承家学,5岁发蒙,初随启蒙塾师舅公陈翠甫读《三百千》、《圣谕广训》。
  • 狄考文于1864年正月到达蓬莱,和先期达到的一对传教士夫妇在城西北观音庙办起了一座寄宿的“蒙塾”。
  • 蒙塾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翌年,她在胞弟的支持下,以簪珥等首饰捐助,设立“求吾蒙塾”,自任学监,从事儿童教育,是黎里镇第一所私立小学。
  • 本书从揭示曾国藩家族的历史传承之谜开篇,继而记述了曾国藩的祖辈、父辈、兄弟姊妹、子孙后代以及旁系亲属等多方面的情况,并以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曾国藩的童蒙塾读、书院深造、跻身翰林、为官从政、修身齐家、家规家训等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他少年得志、官场连升、学问人品、智谋权变、文治武功、声名重创等情况,读后无疑可受到多方面的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