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省】造句:
  • 后因简称中枢机要官署为薇省
  • 薇省坊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
  • 昔年薇省久徊翔,此味君当尝几许。
  • 坊名“薇省”乃沿袭旧称。
  • 木天署学士所居,紫薇省中书所莅。
  • 【释义】紫薇省的简称。
  • 薇省:紫薇省的略称。
  • 2004年,投资15万元对“薇省坊”进行落架维修。
  • ,故亦称紫薇省
  • 未冠成进士,橐笔薇省,品学才地有声京师。
  • 薇省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唐书?百官志】中书知制浩,开元号紫薇省
  • 霞壮日暧,咏幼丝于曹碑;薇省风高,识焦尾于班管。
  • :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
  • 尹紫芝与同揆之父文启美均为内阁中书,即系薇省官员。
  • 香海棠馆词话及薇省词钞梁汾小传後,载顾、成交谊綦详。
  • 又辑有《薇省词抄》11卷,《粤西词见》2卷,《词话丛钞》10卷。
  • ”我把小薇省略掉的话概括为“事无巨细,必亲自看过才放心。
  • 明洪武九年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 又辑有《薇省词抄》11卷,《粤西词见》2卷,联句《和珠玉词》1卷。
  • 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
  • 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中书省称紫薇省,紫薇舍人的称衔由此而来。
  • ”清赵翼《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任田我同榜,薇省班稍后。
  • ”清赵翼《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三十年前同馆阁,薇省花砖履交错。
  • 《宋词赏心录》是端木?晚年编选的一本词选,大致编定于《薇省同声集》结集之前。
  • 隋代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唐代先后曾改称西台、凤阁、紫薇省,旋复旧称。
  • 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见《新唐书?百官志》中书省注)故曹雪芹据取此雅称。
  • 薇省”即唐、宋“中书省”之雅称,明改之为“布政司”,长官称布政使,管理民政与财政。
  • ”而清初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对兰蕙瓣形的区分与阐释,则为蕙兰花朵形式美审美开启了门径。
  • 列入其中,包括了高阳廊桥、五马坊、大观亭、薇省坊、观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处元明清古建筑。
  • ”而清初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对兰蕙瓣形的区分与阐释,则为钟西花花朵形式美审美开启了门径。
  • 薇省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碧瀣词》有二卷一百零一首,收录于王鹏运等辑的《薇省同声集》中,有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刊本。
  • 明赵震元《为袁石■(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霞壮日暧,咏幼丝于曹碑;薇省风高,识焦尾于班管。
  • ”明赵震元《为袁石■(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霞壮日暧,咏幼丝于曹碑;薇省风高,识焦尾于班管。
  • 另据况周颐《莺啼序?题王定甫师〈??课诵图〉》小序云:“……周稚圭先生尤填词专家,端木子畴前辈曩同直薇省,奉为词师。
  • 近几年来,歙县先后对许村投入保护资金近千万元,用于薇省坊、大观亭等进行缮修保护,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整治。
  • 不过端木?与况周颐等“同直薇省”,已是清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以后,其时周之琦去世已二十余年,故端木?奉周之琦为“词师”,很可能只是私淑而已。
  • 甲申年(公元1884年)以后,他与王鹏运、况周颐等同直薇省,他们同为朝中之臣,同怀济世之意,同具耿直之心,所以嵩目时艰,在琴尊唱和中,将那一份抑郁不平之气,胥于词发之。
  • 此数家不仅交谊频繁,其中王、况二人并与端木?合刻《薇省同声集》以记其谊,而且在词学思想的传承上或从碧山导源,或偏尊白石、苏轼,追本溯源,都与端木?有着一种难以割裂的关系。
  • 著名的包括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古建筑: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薇省坊、大观亭、大邦伯祠、双寿承恩坊、大郡伯第门楼、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观察第、双节孝坊、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
  • 特别是王鹏运对端木?的词尤为欣赏,平时注意时加收罗,所以清光绪庚寅年(公元1890年),彭瑟轩将已大致编辑完成的《薇省同声集》寄示王鹏运,属付梓人,并嘱他将端木?的词增补入选时,王鹏运事实上也是这一工作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