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誓】造句:
  • 注:“诰誓以言辞相诫约也。
  • 将战,有司读诰誓,三令五申之。
  • 书是史官所记的诰誓等档案。
  • 凡朝廷诰誓、钟鼎铭文多属质言体。
  • 泛指其中典谟训诰誓命一类的文章。
  • ”浑曰:“五帝无诰誓之盟,皆在季末。
  • 《<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 诰誓不及五帝。
  • 【出处】《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 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
  • 诰誓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传》:“朕用恒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
  • 战日,将帅陈列车甲卒伍于军门之前,有司读诰誓,使周定三令五申。
  • 《国论》:“臣愿陛下具以意作为明诏,丁宁反覆,如古训诰誓命之文。
  • 《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 《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 ”宋秦观《代谢中书舍人启》:“上则润色於典谟训诰誓命之文,下则稽参於吏户礼兵刑工之事。
  • “考其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丁宁委曲,为体不同”(《崇文总目叙释?正史类》),“体”指语体。
  •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
  • 史官所记录的,如《周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都是朝廷的诰誓,直录周公口语,辞风质朴,不加文饰。
  • 据《逸周书》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该书虽为战国时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当有所依据。
  •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尚书》之文,训诰誓命,遗留在於秘府,述而不作,一家一人,自为词系,卜史之典也。
  • ”罗敦?《文学源流》:“《尚书》肇作,厥始纪言,典谟训诰誓命,诸体并兴,文词深渺,史公所谓‘疏通知远’,刘勰所谓‘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者也。
  • 诰誓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