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燕】造句:
  • ”后以“贻燕”谓使子孙安逸。
  • 高祖贻燕子孙,规模宏远也。
  • 堂深贻燕,冰寒跃鱼。
  • 自此,“贻燕堂”便成为永盛梁氏的堂号。
  • 堂号“贻燕堂”。
  • 《后汉书?班固传下》:“贻燕后昆,覆以懿铄。
  • 正中是“贻燕堂”堂号牌匾,两侧是六幅清人画像。
  • ”晋?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遗训百世,贻燕子孙。
  • 里,也设有“贻燕堂”,为朱熹的手书,可惜已不复存在。
  • 厅中大柱楹联:五典焕鸿猷积德维新世泽,福田贻燕冀宏谟依旧振家声。
  • 贻燕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其二为:“慧日光临开福地,慈云高拥簇文星”,为围庄信士黄贻燕书题。
  • 贻燕楼为三层方楼,永定贞固楼为四层方楼,漳浦完壁楼为三层小型方楼。
  • 又《梁氏族谱》说:“考亭朱先生尝与辨道于梅涧,因相与友善,亲书:贻燕堂扁额为赠。
  • 《文选?班固<典引>》:“亦以宠灵文武,贻燕后昆,覆以懿铄,岂其为身而有颛辞也。
  • ”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叔父奉而行之,不敢失坠。
  • 字行:“元世人卿相治朝重正方令公家谱远颍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光”。
  • 【示例】明?黄佐《乾清宫赋》:“湫?霄?之中,於以敬陟降而崇缉熙,建休号以贻燕谋,盖亦已百有馀?矣。
  • 时至今日,原貌保持完好的古宅仍有“进士第”、“怀仁里”、“是遒”、“外翰第”、“道耕”、“贻燕”、“繁禧”等等。
  • 元至治二年(1322年),十四世翰林学士梁恩观返乡祭祖、续修家谱时,将“贻燕堂”改建为梁氏宗祠,并在此基础上扩建戏台、回廊、天井等。
  • 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 江西省湖口县李氏字辈:李氏祖渤冕,彦祉秀重衍,绵本振兴隆,善祥绪业显,敦信崇友谊,筮仕应朝选,家存纯厚训,廷进忠直言,学问经纶富,文章性道全,绍裘绵世界,贻燕效先贤。
  • 还有贻燕楼、庆云楼、晏海楼等生土楼群,大都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 00多年历史,任凭台风猛刮,暴雨侵蚀,地震撼动,甚至炮火攻击,仍是安然无恙,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的浓厚兴趣。
  • 梁姓始祖梁汝嘉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择燕山而居时,见这里山川秀美,遂以“梅涧”作为讲学场所,并请他的好友的朱熹为其题匾,朱熹见燕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遂亲笔题写“贻燕堂”三字相赠。
  • 福建南安官桥石壁郭氏字辈:“显成世述一国荣叔元世人卿相治朝钟正方令公家谱远颖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功姬?渊源永云?钻绪宏先民明矩?后世怀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余庆衍三岛踵簪缨”。
  • 据近年福建漳浦县的调查,全县有近二百座土楼,其中有四座是明代遗物,它们是:绥安镇马坑村一德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建;霞美镇过田村贻燕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建;霞美镇运头村庆云楼,隆庆三年(1569年)建;旧镇潭子头村晏海楼,万历十三年(1585年)建。
  • 贻燕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