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造句:
  •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中的人名
  • 摘要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和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
  • 在与满族、汉族及达翰尔族等的交过程中,嫩江流域鄂温克族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 由于鄂温克族精于骑射,清政府常常抽调他们出征作战,于是“索伦劲旅闻天下” 。
  • 清政府将嫩江流域的鄂温克族编旗设佐,由布特哈衙门管理,令他们披甲驻防、贡纳貂皮、进行渔猎牧垦。
  • 成年男性与蒙古族、加拿大及美国东部、中西部人群相类似;女性与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较为相似。
  • 长期征战虽然给鄂温克族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他们在清代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进程中是功不可没的。
  • 摘要本文以鄂温克族为例,探析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道路,分析总结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经验。
  • 一、蒙古族的教育发展状况;二、达斡尔族的教育发展状况;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汉族、俄侨的教育发展状况;四、各少数民族的留学状况。
  • 驯鹿鄂温克人是指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所辖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人,史称“使鹿部” ,使用的语言是满?通古斯语族鄂温克语敖鲁古雅方言,人口在2001年乡统计为232人,是我国鄂温克族中的独特群体。据史书记载,驯鹿鄂温克人的祖先在公元前2000年就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的温多山林苔原高地。到了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他们追随野生驯鹿至贝加尔湖西北列拿河支流威吕河和维提姆河一带。
  • 鄂温克族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调查了内蒙古鄂温克族(共322例,男147例,女175例)和鄂伦春族(共100例,男40例,女60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 .研究结果显示:鄂温克族的卷舌、翻舌、尖舌以及三叶舌的出现率与内蒙古的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相比较,绝大多数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鄂伦春族与达斡尔族之间只有三叶舌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其它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均比较接近,而与内蒙古的汉族、蒙古族、回族相比较,也只有翻舌的出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卷舌、叠舌和尖舌的出现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间只有尖舌的出现率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在卷舌与三叶舌、翻舌与尖舌以及翻舌与三叶舌间均存在基因互作关系,而卷舌与叠舌间不存在基因互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