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局】造句:
  • 经过精心策划,水厘局被捣毁。
  • 情绪失控的盐工们冲进水厘局。
  • 水厘局也因不得人心,终于取消。
  • 厘局船霸催命鬼,捐税更比石头多。
  • 大火烧了水厘局,官府绝不会罢休。
  • 曾创设厘局,以应军需。
  • 以道员补用,综理厘局。
  • 王朗云因有前期打水厘局之胜,志得意满。
  • 光绪十八年(1892年),委办宜昌加抽川盐厘局。
  • 的机构,有的省称牙厘局,有的省称厘金局。
  • 釐局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清光绪十三年(1886)进士,任淞江厘局候补知县。
  • 厘局薪金不多,主要是靠侵蚀?削而得此巨款。
  • 事务较简的厘局,其下仅设厘卡,不再设分卡。
  • 月拨五万两,养船经费则由福建省税厘局提供。
  • 吴冀鹏还是因涉嫌水厘局被砸传至自流井县衙。
  • 同时,清政府于此设厘局,对过往客商征收税厘。
  • 厘局又在通商要道或市镇设分局或厘卡,经理厘捐。
  • 以牙厘局筹议公所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三十七人。
  • 又岳阳厘局附加捐款三千余元,悉由校产经理处管理。
  • 光绪七年(1881年),丁柔克得到主持湖北沔阳厘局的差事。
  • 待工人们之情绪激起后,便乘势捣毁水厘局,以绝后患。
  • 当陆玑和陈师爷领着大队官兵赶到时,水厘局已大火冲天。
  • 与官府作对的袍哥龙头张二哥,组织各灶盐工,夜砸水厘局。
  • 骆秉璋以灶有定课而井无水厘,于是设立水厘局来抽收厘金。
  • 癸酉(1873)委办汉中总厘局事(专管征税),力祛积弊。
  • 经费由“厘局”及法门寺捐款拨付,并向学生征收一定的学费。
  • 清末官场中竟有谓“署一年州县缺,不及当一年厘局差”之语。
  • 刘子樵得报急率兵弁赶到,水厘局一片瓦砾,哪还有暴徒身影。
  • 釐局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清两江总督在屯溪置皖南茶厘局(系道台衔),年征茶税达40万元。
  • 厘局差事最优,据说得一厘差,每年可获万金或三、五千金不等。
  • 又各厘局行政委员分治员,亦劝捐报缴,共收获银一万五千余元。
  • 为解清廷库银空虚,骆秉章设水厘局,开征水厘,遭到盐商的反对。
  • 颜晓凡为避免嫌疑,则在打水厘局当天晚上出走,一路急行,抵达成都。
  • 二十五年(1899)后,曾在富厂(自流井)盐务局、江巴盐务局、井研票厘局任职。
  • 至清末,另设劝学所、盐场大使、涵江税厘局、木兰税厘局、涵江海关等机构。
  • 王朗云和四大家族之中的颜氏家族首领颜晓凡尤为反对,准备秘密捣毁水厘局。
  • 不料,在打水厘局之后,一位颜氏井灶的工人被抓,暴露王、颜二人为幕后主使。
  • 郭嵩焘开设厘局后,李即向僧报告说如此大事竟未与他这个会办商议便独自决定。
  • 光绪七年(1881)临海农民起义领袖王金满率义军攻打西店厘局,反对当局横征暴敛。
  • 颜晓凡在打水厘局第二天即拜会盐道、府县官吏,以先期离井不知实情为由加以辩护。
  • 再说骆秉璋得知水厘局被捣,勃然大怒,砸水厘局就是对抗自己的权威,也是反对朝廷。
  • 除饬牙厘局遵照外,即由该学堂派员领回应用,务须核实撙节,勿稍虚糜,仍按月造报。
  • 光绪中,税务、邮政皆外人主持,自厘局、盐局亦归西人管辖,于是始与官场中人交涉。
  • 牺牲日期:1932年10月早年曾在岳相如“安徽讨倪军”中当过兵,后又在团墩茶厘局工作过一段时间。
  • 清政府急筹军费,遂加重川盐税收,特在自流井设立水厘局,由县丞刘子樵兼任局长,强行勒征。
  • 为将事做得更加天衣无缝,络缌胡和另外两个参与捣毁水厘局的王家伙计,被安排到外地的盐号里。
  • 釐局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