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泰】造句:
  • 生彼寂寞,归乎静泰
  • 》:“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 静泰堂集》十卷。
  • 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 开元十二年(七二四)吕向所撰唐静泰法师碑为其所书。
  • 克利福问道,他的镇静泰然的声音,表示着他是不高兴的。
  • 我发现,当你愿意的时候,你能够和任何人一样地冷静泰然。
  • 但我在他面前总是强忍自若,平静泰然,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
  • 蒙古人在这富饶的草原上游牧、狩猎,稳固地度过了宁静泰然之岁月。
  • 僧众们口里持着佛的名号,围绕着平静泰然的普钦法师,一一地道贺礼拜!
  • 静泰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显庆五年(660)八月,敕召僧静泰与李荣于洛阳宫中就《老子化胡经》进行辩论,荣辩败。
  • 他曾在与佛教的论战中“屡遭劲敌,仍参胜席”,不料败于静泰,“由是失厝,令还梓州。
  •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是思想上淡泊虚无,行为上安静泰然,不断地减少直至去除私心和贪欲。
  • 佛教徒会隐、神泰、义应、静泰、子立、灵辩等与道士黄颐、李荣、黄寿、姚义玄、惠长等交互论难。
  • 从46号窟左壁释静泰撰写的“经论目序”中得知,“一切经论目序”来自“大唐东京(洛阳)大敬爱寺”。
  • 依泉而建的听泉亭,登高远眺的翠峰阁,设施齐全典雅的御书楼、秀翠堂、清虚静泰等都为茗茶赏景佳处。
  • 麟德年间,静泰撰《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简称《静泰录》)5卷,乃据《彦琮录》增补唐代译经而成。
  • ”这种冷静泰然被日后的英国史学家所称颂,接着他下达了一道典型的纳尔逊式的命令:再近一点接敌(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
  • 以深厚定力为根柢的「静泰之风」,讲究深沉的性格涵养与巨大的自制力,「胜不言,败不语,高者无亢,卑者无怯」。
  • 我想,它那经久不衰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男子般的姿态,还在于它的宁静泰然,在淡淡的夜色中,它似乎对什么都不介意。
  • 、秀翠堂、清虚静泰等都是游人茗茶赏景、寻古问今的佳境,整理后的龙泓涧水系再现了昔日峰回路转、溪泉相伴的美景。
  • 杨继宗卒于1488年(弘治元年戊申),他在一书法作品中写到:“一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无外物...以醇泊独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为贵。
  • 隋开皇三年(583),沙门彦琮撰《辩教论》1卷,共25条,斥老子化胡说,唐显庆五年(660),沙门静泰、道士李荣等奉诏集洛宫,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
  • 其实,我们只要做到审时度势,时刻保持着一种冷静泰然的状态,仔细聆听心灵的钟声,在每一个紧要的人生关口,我们都可以做到从容面对,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 成名如此之早,他却从不张扬,平静泰然,依旧画起画来不要命,后来,为了潜心研究新文人画,他竟把自家窗户用木板钉上,门上挂一记事本,闭门谢客5年,把自己关在家中作画。
  • 其中,第73号经窟所刻的《檀三藏经》,是中国藏经中的绝版;第46号经窟所刻唐代著名高僧静泰撰写的《一切经论目序》,是中国石刻佛经中唯一留存的孤本,被方家称为“普天下仅此一刻”。
  • 全园有迎仙阁、迎曦亭、镜心庐、天光云影、恍对飞来、小濠梁、坡仙亭、二桥、濯锦肌、虬龙洞、玉宇亭、米拜亭、环碧楼、花神祠、冰壶、清虚静泰、喜雨桥、舟居非水、夕阳红半楼、得月轩、有觉堂、清簌山房、白云坞、凝和堂等24景。
  • 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数百间殿堂楼阁毁于兵乱,仅余关帝朝、伽蓝殿和祖师堂三处,住持僧海涵偕其徒于祖师堂左侧结茅而居,以供香火,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陈定庚、静泰、雨坦、宪炮、诵三、鲤庭等负责,以陈氏公常出资为主,捐募重建。
  • 先有贞观初年的德业、延兴二寺《写纪目录》(玄琬编,共收七百二十部,二千六百九十卷,比较《仁寿录》增加三十一部、一百五十八卷),次有显庆三年(658)所编西明寺大藏经的《入藏录》(共收八百部、三千三百六十一卷),再次有龙朔三年(663)所编《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录》(静泰编,共收八百十六部、四千零六十六卷)。
  • 现存藏内的《出三藏记集》、《法经录》、《仁寿录》、《静泰录》、《大唐内典录》、《大周勘定众经目录》、《开元释教录》等均有专门著录疑伪经的条目,其中,以《开元释教录》为代表的经录将有疑问的经典归入“疑惑待详录”,而将肯定为中国人所撰的经典归入“伪妄乱真录”,故合而称之为“疑伪经”(这种分类最早可追溯到僧?《出三藏记集》,而定型于《开元录》)。
  • 静泰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