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造句:
  • 鬼箭羽散(《圣惠》卷八十。
  • 鬼箭羽散(《圣惠》卷四十三。
  • 鬼箭羽散(《圣惠》卷二十四。
  • 日本人称之为鬼箭杆、盗人脚等。
  • 鬼箭羽散(《圣惠》卷八十三。
  • :采得(鬼箭)后,只使箭头用。
  • 学名桃叶卫矛,也叫“鬼箭羽”。
  • 鬼箭射莲八角加,金苇七叶一枝花。
  • 己酉,次撒葛山,射鬼箭
  • 治妇人乳无汁:鬼箭五两。
  • 鬼箭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丁亥,获敌人,射鬼箭
  • 归宗牌又称之为盾,以抵档神刀鬼箭
  • 辛酉,射鬼箭于云州北。
  • 鬼箭羽散(《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损,获之,射以鬼箭
  • 治肾炎:鬼箭羽茎皮60g。
  • 治鬼疟:鬼箭羽、鲮鲤甲(烧存性)各一分。
  • 鬼箭羽研究现状考
  • 鬼箭羽苦,通经堕胎,杀虫祛结,驱邪除怪。
  • 附注:鬼箭羽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 【动植物形态】鬼箭锦鸡儿多刺矮灌木,高l-2m。
  • 鬼箭羽以卫矛之名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
  • 赤小豆2两,鬼箭羽2两,鬼臼2两,丹砂2两,雄黄2两。
  • 《雷公炮炙论》:采得(鬼箭)后,只使箭头用。
  • 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的带翅茎枝。
  • 雄黄3两,雌黄2两,矾石1两半,鬼箭1两半,?羊角2两。
  • 》:鬼箭,专散恶血,故《本经》有崩中下血之治。
  • 《植物名实图考》收入木类,载:“卫矛,即鬼箭羽。
  • 治足烂至凶者,烧炭油搽,烧斑痧,淬神鬼箭,神效。
  • 鬼箭,箭头由骨头、铜、铁等制造,明清两代使用。
  • 鬼箭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别名】毛腺卫矛、鬼箭羽、卫矛、四棱树、毛叶卫矛。
  • 韩未抓到,却抓来他的妻子李氏欲“射鬼箭”,处以死。
  • 三月戊寅,军于箭?山,讨叛奚胡损,获之,射以鬼箭
  • ?痹症章》:“行痹者,痛无定处,……今呼为鬼箭也。
  • 庚子,次阿敦泺,以养子涅里思附诸弟叛,以鬼箭射杀之。
  •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 白石山植被森林覆盖率达12%,有鬼箭锦鸡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鬼箭羽散(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 《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
  • 附注《药典》所载鬼箭羽与本品在药材性状和功用上都完全不同。
  • 萧太后按契丹祖制,猎场设坛,欲“射鬼箭”以振契丹神武之威。
  • 【方剂主治】箭风,俗名鬼箭打,或头项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
  • 愈消散8804主要含有植物:鬼箭羽、地骨皮、桔梗、姜黄、丹参等。
  • shèguǐjiànㄕㄜ?ㄍㄨㄟˇㄐㄧㄢ?射鬼箭将罪人缚于柱上,用乱箭射死。
  • 马耆山花木繁多,产中草药百余种,以枸杞、瞿麦、地榆、鬼箭羽著称。
  • 党参、黄芪、鬼箭羽各30g,川芎、红花各10g,当归、葛根各15g,水煎服,日一剂。
  • 二刺史贪蠹,各杖一百,仍系虞候帐,备射鬼箭,选群臣为民所爱者代之。
  • 不快,脐腹坚痛:红蓝花、鬼箭(去中心木)、当归(去苗,炒)各一两。
  • 李成隆著有《兵谱》10卷,制有竹镖、飞饶、鬼箭、击石梅花铳、燕子舟等武器。
  • 鬼箭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