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寺碑】造句:
  • 亭内就是著名的“麓山寺碑”。
  • 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 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
  • 诗中“残碑字蚀”指唐麓山寺碑
  • 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
  • 麓山寺碑》是李邕行楷书的代表作。
  • 麓山寺碑”四字为近人黎泽泰于1962年书。
  • 之《麓山寺碑》。
  • 并从李邕《麓山寺碑》入手寻求碑帖的契合点。
  • 先生始学李北海《东林寺碑》,后学《麓山寺碑》。
  • 麓山寺碑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碑额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
  • 2001年修复杉庵于文庙后,将陶刻《麓山寺碑》又移嵌庵内。
  • 圆顶上饰有龙纹浮雕,上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
  • 岳麓山除禹王碑外,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
  • 麓山寺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
  • 《岳麓山寺碑》,唐代李邕撰文并书的碑刻,体兼行、楷。
  •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大书法家李邕写了著名的《麓山寺碑》。
  • 所谓“北海如象”,大概就是指他的《麓山寺碑》这一类行书的风格特征。
  • 李邕前后撰碑文八百余品,以《麓山寺碑》与《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最为著名。
  • 先生自幼对书学一道倾情笃深,七岁入学便学颜、柳,继学对教序及李邕麓山寺碑
  • 这《麓山寺碑》现珍藏于岳麓书院内,高近3米,宽1米有余,由李邕撰书,黄仙鹤刻石。
  • 麓山寺碑》轶传“黄仙鹤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黄仙鹤为李邕的化名。
  •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两沮总督陶复建“陶桓公杉庵”一间,并刻制麓山寺碑于内,以为纪念。
  • 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传说为李邕生托名)勒石。
  • 继而主功行草书,对王羲之、米芾、黄山谷等名家墨迹研习至勤,尤得力于李邕之《麓山寺碑》。
  • ,为纪念先祖开创岳麓文教之功,特重建“陶桓公杉庵”,摹刻家藏宋拓本《麓山寺碑》嵌于庵内。
  • 书法瘦劲厚重,纵逸通达,作品有《麓山寺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等。
  • 当时麓山寺的兴旺引来了无数大家巨匠登临求拜,并留下了诸多名篇及有“三绝”之誉的《麓山寺碑》。
  • 一位老先生是书法爱好者,他对展出的唐代写经《大佛说大乘人楞伽经》、宋拓《麓山寺碑》等很感兴趣。
  • 李邕有自撰自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数种碑帖,影响最大的要数《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
  • 麓山寺碑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此碑书法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历来与《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
  • 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
  • 岳麓山遍布名胜古迹,西汉以来的历朝遗迹迹遗随处可见,其中以爱晚亭麓山寺望湘亭麓山寺碑禹王碑最广为人知。
  • 如果说《李思训碑》于豪爽雄健之气中尚透出一股风流潇洒之气;那么,《麓山寺碑》则可说是雄放苍老,稳健奇崛。
  • 历代出版《麓山寺碑》碑帖甚多,国家文物出版社1984年曾出版《唐李邕书麓山寺碑》,以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宋拓本为底本。
  • 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
  • 麓山寺碑》为其代表作品,文词华茂,字体秀劲,加之刻工传神,因此人称“北海三绝”(李邕曾官至北海太守,又称李北海)。
  • 麓山寺碑》是李邕存世书迹代表作,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该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
  • 他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
  • 唐代著名文学家、大书法家李邕在《麓山寺碑》中高度评述了麓山寺周围的环境:“幽谷左豁,崇山石峙,瞰郭万家,带江千里,玉水布飞,石林云起。
  • 此碑用行书写成,可谓碑之变格,书法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顾盼有神,历来与《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
  • 幼习书法,初学赵孟、颜真卿诸帖,后学李邕《麓山寺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米芾墨迹,至中年习北碑《张玄墓志》、《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
  • 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字,碑文1400余言,骈散文体并用,记叙了麓山寺自晋泰始年间建立至唐开元立碑时500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秀丽风光。
  • 初习赵《妙严寺记》,后改习颜体,又临习过唐李邕《麓山寺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后受康南海影响,喜爱北碑,曾临习过《张玄墓志》、《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
  • 的行草,包世臣以为“时出华亭(董其昌)之外”,姚的《跋吴天发神谶刻文》、《跋李北海麓山寺碑》等碑帖跋,岂止文笔工雅,其搜研刮发之精细,非胸撑万卷、目观千剑者不能为。
  • 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 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 麓山寺碑为岳麓书院最负盛名之古迹,刻有行书1413字,辞采华丽,笔法雄健,是唐朝大书法家李邕所撰书;爱晚亭在清风峡小丘上,取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是秋天赏枫的好去处。
  • 麓山寺碑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