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鼗鼓】造句:
  • 指多个鼓体串于一柄的鼗鼓
  • 笙篁、鼗鼓??,不可胜记。
  • 《书?益稷篇》下管鼗鼓
  • 《诗》曰:“鼗鼓??。
  • 【释义】:1.鼗鼓之声。
  • 【诗?商颂】鼗鼓??。
  • 【书?益稷】下管鼗鼓
  • ”倾刻间,鼗鼓摇动,管乐弦乐齐鸣。
  • 鼗,即鼗鼓(手鼓)。
  • 吊起鼗鼓,设置铃铎。
  • 鼗鼓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上管鼗鼓,合止??,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 ”常与鼗鼓并用。
  • 【解释】悬:吊挂;?:鼗鼓,拨浪鼓;铎:大铃。
  • 鼗鼓则用固定于鼓筒两侧的一对“耳槌”往复转击。
  • 然后圣人作为鼗鼓??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
  • 大小不一,大者与鼗鼓为一类;其小者形似团扇,有握柄。
  • ?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来。
  • ?鼓,又叫鼗鼓,起敲击节奏的作用,即所谓“节以?鼓”。
  • 傩祭驱邪、百(人振)鼗鼓逐疫;岁除腊祭,腊鼓除旧布新。
  • ”六鼓,指(上十下鼓)鼓、雷鼓、路鼓、灵鼓、晋鼓、鼗鼓
  • 与细腰女伎相对应的手执鼗鼓的男伎,神态诙谐夸张生动而传神。
  • 这件鼗鼓制作得十分考究,鼓体鼓皮彩绘蛟龙,凹处还镶有各类宝石。
  • 右下方一高髻细腰伎女,拂长袖而舞,天矫凌空;一人摇鼗鼓相和伴舞。
  • 鼗鼓藏语称“扎玛如”,与金刚、金刚铃一样,均为修密法者的随身法器。
  • 正中一老者手持鼗鼓,后置货郎担,四周有八童子欢购嬉戏,背景为桃树山石。
  • 凡儿童玩物,例如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枪刀剑戟、零碎戏具,在在成市。
  • 清毛奇龄《西河词话》卷二:“三弦起於秦,本三代鼗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弦?。
  • 摇奏鼓有两种:一种内装卵石类颗粒,摇动时撞击鼓膜发声;另一种是鼗鼓(即拨浪鼓)。
  • 纵观拨浪鼓的古今,自先秦时期鼗鼓诞生直到今天,拨浪鼓这种乐器与玩具的形态居然没有什么变化。
  • 龙前有一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的人;龙后有一左手持鞭,右手持鼗鼓举掐的人气氛热烈。
  • 鼗鼓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120名?子们各自手摇拨浪鼓(鼗鼓),鼓声和人的呼号声,惊天动地,声势十分浩大,鬼疫还能不被吓跑吗!
  • 龙前一人,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龙后一人,左手持鞭,右手亦持鼗鼓举摇,气氛热烈异常。
  • 鼗鼓可以用多种质地的材料制作,鼓面多以牛皮或羊皮蒙制而成,鼓架多用头颅骨、木料、象牙作成,鼓面蒙皮。
  • 羌姆的伴奏乐器有小法号、长腰鼗鼓、铜铃、镲、铙钹、大鼓和“圆凌”(早期用人胫骨做成的号,后改用铜银材料制作)等。
  • 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子合唱礼神的歌曲。
  • 护法神舞的伴奏乐器有小法号、长腰鼗鼓、铜铃、镲、铙钹、大鼓和“圆凌”(早期用人胫骨做成的号,后改用铜银材料制作)等。
  • 鼗本寻常小鼓,没什么可听的,刘德妃资质聪明,能以自己的意思变化运用,使人听了她的鼗鼓,越发觉得她丽质翩跹,娇艳异常。
  • 传授大圆满妥嘎的各种要妙;莲师金刚盔甲咒、红教最殊胜的守誓命主、三大护法、赐护法像、精巧鼗鼓、莲师彩瓷像等稀有之法物。
  • 她在十三四岁时,便出落得巧小玲珑,纤秀媚,再加性情又聪明机警,对书画文字、丝弦弹唱,一学便会,最擅长的是鼗鼓,这是一种古乐,久已失传。
  • 戏中之鱼形体硕大,明显系人工制作;鱼左侧有人单腿跪地,以右肩负鱼,鱼右侧有二人站立,均以右手举鼗鼓摇动,后面一人的左手似在持鱼的尾部。
  • 乐工有:歌6人、琴3人、瑟2人、笙3人、洞箫、笛各3人、埙1人、篪2人、排箫1人、应鼓1人、1人、搏拊1人、鼍鼓1人、镛钟1人、足鼓1人、鼗鼓1人、特磬1人、编钟1人、编磬1人。
  • 有玉磬、方响、?筝、筑、卧箜篌、大小箜篌、大小琵琶、大小五弦、吹叶,大小笙、大小筚篥、箫、铜钹、长笛、尺八、短笛皆一,毛员鼓、连鼗鼓、桴鼓、贝皆二,每器工一人。
  • 甚至乐队演奏时的位置,也有严格规定,如大射仪的乐队排列:堂上贵族席位前只列歌唱和弹琵乐工,堂下两阶之间排列两座建鼓和应鼓,并夹有管乐位置,台阶西侧列鼗鼓,右前方另列建鼓、朔鼓和四组钟磬类击乐,左侧为锺与笙钟,笙磬三组乐器。
  • 其内容依次为:1、击羯鼓;2、击铜钹;3、吹贝;4、吹笙;5、吹叶;6、弹箜篌;7、吹筚篥;8、弹筝;9、吹排箫;10、吹;11、拍板;12、舞蹈;13、舞蹈;14、弹琵琶;15、击都昙鼓;16、击齐鼓;17、击腰鼓;18、吹笛;19、吹筚篥;20、拍板;21、击羯鼓;22、击鸡娄鼓和摇鼗鼓;23、击答腊鼓;24、击毛员鼓。
  • 这次提交鉴定的乐器是腰鼓(4件)、鼗鼓、答腊鼓(2件)、手鼓、扁鼓、都昙鼓、毛员鼓、节鼓、担鼓、齐鼓、羯鼓(2件)、鸡娄鼓(2件)、雷公鼓、拍板(2件)、横笛(2件)、竖笛(2件)、筚篥(2件)、笙、竽、埙、筝(2件)、瑟、琴、琵琶(6件)、五弦、阮(3件)、花边五弦阮、胡琴。
  • 属于形制和不同的,如鼗鼓、(上十下鼓)鼓、骑鼓(又名提鼓)、鼙鼓、晋鼓、建鼓、应鼓、朔鼓、县(悬)鼓、田鼓、搏拊、扇鼓、鲁鼓、街鼓、铜鼓、羯鼓、汉震、杖鼓、拍鼓(即魏鼓)、腰鼓、檐鼓(又名担鼓)、齐鼓、答腊鼓、都昙鼓、毛(员)鼓、鸡娄鼓……等等,都属汉唐以前的鼓,宋、元、明、清,鼓又因用途不同,有很大的演变与创新。
  • 鼗鼓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