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行尸视肉
汉语拼音:xíng shī shì ròu
成语含义:义参「行尸走肉」。见「行尸走肉」条。
书  证:
01.明.凌蒙初《北红拂.楔子》:「俺执拂豪家历数年,偷阅游宾整万千,多是行尸视肉一般般。」
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行尸走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行尸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尸」是指会走动的尸体。「走肉」是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体。所以「行尸走肉」是指光有躯壳而没有灵魂,徒具形骸而毫无生气的人。在晋.王嘉的《拾遗记》中,提到东汉有个名叫任末的人,勤奋好学,各方面都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出外求学也不辞路途遥远。他用茅草编成小草屋,削尖荆木做成笔,在树上刻出汁液当做墨汁,刻苦地习文写字,在艰苦的环境下苦读而有所成就。他在临终时告诫门徒说:「一个人如果好学,就算死了,也好像还活着一样。不学习的人,即使他还活着,却只是个会走动而没有魂魄的躯壳一样,徒具形骸而无所作为的人。」后来「行尸走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徒具形骸,毫无生气,庸碌无为的人。
成语来源:此处所列为「行尸走肉」之典源,提供参考。晋.王嘉《拾遗记.卷六》任末1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2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3走肉耳!」河洛秘奥,非正典籍所载,皆注记于柱壁及园林树木,慕好学者,来辄写之。时人谓任氏为「经苑」。
〔注解〕
(1)任末:字叔本,东汉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详。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余年。为郡功曹,辞以病免。后奔师丧,于中道病故。
(2)负笈:背著书箱,比喻出外求学。笈,音ㄐ|ˊ,书箱。
(3)尸:同「尸」,死人的躯体。
参考成语: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