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刎颈之交
汉语拼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成语含义:刎颈,用刀割脖子。「刎颈之交」指彼此可为对方割颈以明心意。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语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使用类别】用在「生死之交」的表述上。
【例  句】
01、我俩虽是金兰之友,却非刎颈之交。
02、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颈之交,义同生死。
03、今天我们誓为刎颈之交,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04、你我可算是刎颈之交了,今日你有事,我还能袖手旁观吗?
05、他平生交游广阔,酒肉朋友多的是,刎颈之交一个也没有。
06、他虽然不是我的刎颈之交,却是我可以倾吐心声的忘机之友。
07、你一直声称是我的刎颈之交,为什么在我落难时你却逃之夭夭呢?
08、我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已满足,从未奢望要有所谓刎颈之交。
书  证:
01.《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源)
02.《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03.《汉书.卷七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诸葛丰》:「夫以布衣之士,尚犹有刎颈之交,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
04.《南史.卷七二.文学列传.檀超》:「萧惠开为别驾,超便抗礼,……惠开欣然,更为刎颈之交。」
05.《隋书.卷七○.李密列传》:「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乃散家产,赒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
06.《隋书.卷八五.宇文化及列传》:「日夜聚博,约为刎颈之交,情相款昵,言无回避。」
07.《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柳逊尝为张濬租庸判官,又王溥监修日奏充判官,授工部侍郎,又与赵崇、裴贽为刎颈之交。」
08.《旧唐书.卷五六.杜伏威列传》:「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为刎颈之交。」
09.《旧唐书.卷一七O.裴度列传》:「时翰林学士元稹,交结内官,求为宰相,与知枢密魏弘简为刎颈之交。」
10.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那负朋友的,受他的周济,亏他的游扬,真是如胶似漆,刎颈之交。」
11.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五折》:「今在一处,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合意,生死相护。」
12.清.张潮《幽梦影》:「一介之士,必有密友,密友不必定是刎颈之交。」
典故说明:据《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代,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两个贤臣。蔺相如因为在与秦国的两次外交攻防战中,凭借着勇气与机智使赵国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升任为上卿,朝廷朝会时的位置还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而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一直以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屡屡建功,而蔺相如只不过是逞逞口舌之能,便从一个出身卑贱的门客高升至上卿,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廉颇于是宣称:一定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说了以后,便刻意回避廉颇,常常以生病为由不出席朝会。在路上远远地看到廉颇,也要车夫先把车拉开躲到一边。结果,大家都认为蔺相如畏惧廉颇,廉颇因此十分得意。蔺相如虽然不以为意,但他的门客、亲信却对他怯懦的行为感到不满,引以为耻,纷纷求去。这时蔺相如才解释说:「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责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只是想到秦国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赵国,是因为对我们两个人有所顾忌。如果我们互相争斗,有任何一方伤亡,都可能会使国家遭致兵祸。国家的安危当然重于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会不断地忍让啊!」后来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让他觉得非常惭愧,于是脱了上衣,背负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认错,请求原谅。宽宏大量的蔺相如并不怪罪他,反而与他结交,两人从此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后来原文中的「刎颈之交」就用来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成语来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1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2争列。已而3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4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5,请辞去。」蔺相如固6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7?」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8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9,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10之至此也。」卒11相与驩12,为刎颈之交。
〔注解〕
(1)相如:蔺相如,战国时赵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寒微,终以智勇而显贵。赵惠文王时,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相如奉命带着璧使秦,见秦王毫无诚意,便以智谋将和氏璧完整带回赵国。后来又在秦、赵渑池之会,面斥秦王,使赵王免于屈辱,遂封为上卿。
(2)廉颇:战国时赵人,生卒年不详。为赵国名将,屡败齐、魏等国,以敢善战闻名于诸侯。
(3)已而:不久、后来。
(4)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
(5)不肖:不贤,无才能。于此用为自谦之词。
(6)固:坚决、强硬。
(7)秦王:指秦昭襄王。姓嬴,名稷(西元前325?前251),战国时秦国国君,在位五十六年,卒谥昭襄。在位时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国势强盛。然于和氏璧事件与渑池之会中,皆受挫于蔺相如。
(8)叱:呵斥、责骂。
(9)肉袒负荆:裸露上身,背负荆条。袒,音ㄊㄢˇ,脱衣露出上身。荆,指荆木枝条制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
(10)宽:度量宏大、包容宽恕。
(11)卒:终于。
(12)驩:音ㄏㄨㄢ,通「欢」,友好。
近义词:生死之交  
反义词:狐朋狗友  酒肉朋友  
参考成语:刎颈交  刎颈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