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厉兵秣马
汉语拼音:lì bīng mò mǎ
成语含义: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后亦用「厉兵秣马」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严阵以待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指完成作战准备。
【使用类别】用在「准备作战」的表述上。
【例  句】
01、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02、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二、
【语义说明】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
【使用类别】用在「准备作战」的表述上。
【例  句】
01、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02、中华棒球代表队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的亚洲杯一展身手。
03、大学联考失利后,他厉兵秣马,苦读了一年,终于能够榜上有名。
04、随着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05、在这设备完善的体育场,本校足球队员正厉兵秣马,准备挑战明年的全国杯。
书  证:
01.《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源)
02.《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愿布德行仁,招贤纳士,厉兵秣马,以候天机。」
03.《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列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雠,乃贼尘未扬,辄先去以为民望。」
04.《清史稿.卷二二三.布占泰列传》:「我利速战,但虑彼不出耳。今既出,平原广野,可一鼓擒也!舍此不战,厉兵秣马,何为乎来?」
典故说明:厉兵,磨利兵器。秣马,喂马。「厉兵秣马」指完成作战的准备。《左传》记载:鲁僖公三十二年,驻防郑国都的秦将杞子,派人报告秦王他们已掌管郑国都的北门,是攻打郑国的好机会。三十三年春天,秦王决定派兵攻打郑国。郑国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经商途中遇到秦军,知道秦军意图后,他一方面用四张兽皮和十二头牛慰劳赏赐秦军,一方面则是派人赶紧回报郑穆公这件事。郑穆公获报后,派人去招待秦国驻军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结果见到他们已经捆物装车、磨利兵器、喂好马匹,完成作战的准备。于是郑穆公将计就计派皇武子去送行,让秦军知道郑国已有防备,免去一场战争。后来「厉兵秣马」被用来指完成作战准备。亦用来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另外在《左传.成公十六年》中,可见「秣马利兵」一词,也作比喻完成作战准备的意思。
成语来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1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2敝邑,为从者之淹3,居则具一日之积4,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5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6,则束载7、厉兵8、秣马9矣。
〔注解〕
(1)步师:行军。
(2)腆:音ㄊ|ㄢˇ,丰厚。
(3)淹:滞留、停留。
(4)积:蓄存、储藏粮食。
(5)遽:驿车。
(6)郑穆公使视客馆:此句据阮元《校勘记》补。郑穆公,西元前649?前606,春秋时郑国国君。客馆,招待宾客休息、居住的房舍。
(7)束载:捆物装车。为作战之准备。
(8)厉兵:磨利兵器。为作战之准备。
(9)秣马:喂马。为作战之准备。
近义词:盛食厉兵  选兵秣马  严阵以待  
反义词:偃旗息鼓  解甲归田  解甲释兵  
参考成语:秣马利兵  秣马厉兵  励兵秣马  砺戈秣马  厉兵粟马  谷马砺兵  砺兵秣马  兵厉马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