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国色天香
汉语拼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成语含义:形容牡丹花浓郁的香味和娇艳的姿态。※#语或本唐.李濬《松窗杂录》。后亦用「国色天香」形容容貌美丽、姿态曼妙的女子。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形容牡丹花浓郁的香味和娇艳姿态。
【使用类别】用在「花朵香美」的表述上。
【例  句】
01、整座花园,栽种的尽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02、春节的时候,故宫博物院将以「国色天香」为主题,展出各色牡丹花。
二、
【语义说明】形容容貌美丽、姿态曼妙的女子。
【使用类别】用在「美丽动人」的表述上。
【例  句】
01、这次获得后冠的佳丽,果然国色天香,明艳动人。
02、这些模特儿,虽称不上国色天香,却也风姿绰约。
03、由这位女演员来扮演国色天香的西施,最恰当不过。
04、这位女星年轻时真是风华绝代,国色天香,不知迷倒多少追求者。
05、每年环球小姐选拔赛,参加的佳丽有哪个不是国色天香,明艳动人?
书  证:
01.宋.杨万里〈紫牡丹〉诗:「恨无国色天香句,借与风条日萼看。」
0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
03.《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揭起舟傍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孙富窥见了,果是国色天香。」
04.《济公传.第二一回》:「一叫门,正赶上他的妻子出来,小人一见,果然长得是国色天香,天上少有,第一等美人。」
05.《镜花缘.第三四回》:「浑身玉佩叮珰,满面香气扑人,虽非国色天香,却是嬝嬝婷婷。」
典故说明:唐文宗时,程修己因为擅长画画应诏进宫。当时恰好是春末时节,文宗和杨妃在内殿观赏牡丹花。由于文宗相当喜爱诗,就问程修己说:「现在京城里传唱的牡丹诗谁的最好?」程修己回答是中书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两句最好。李正封的诗中用「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味就像天上传来的,以「国色」比喻牡丹花色,如喝醉酒时双颊飞红的娇艳情态。后人就以「国色天香」作为牡丹的别称。后来「国色天香」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牡丹花浓郁的香味和娇艳的姿态。后亦用以形容容貌美丽、姿态曼妙的女子。
成语来源:※#唐.李濬《松窗杂录》1大和、开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画得进谒。修己始以孝廉召入籍,故上不甚以画者流视之。会春暮内殿赏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修己2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3李正封4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杨妃方恃恩宠,上笑谓贤妃曰:「□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诗。
(2)修己:程修己(??西元863),字敬立,唐冀州人。从周昉学画数十年,传其妙诀。并以画艺获召入宫,甚得恩宠。尤精山水、竹石、花鸟、人物。
(3)中书舍人:职官名。中书省的属官。西晋初设置,历代名称和职务不尽相同。唐时掌管诏令、侍从、宣旨和接纳上奏文表等事。简称为「中书」。
(4)李正封:西元771?844,字中护,唐京兆人。宪宗元和二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工诗,其〈牡丹〉诗盛传都下,推为首出。〔参考数据〕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诗(据《全唐诗.卷四四八.白居易》引)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渐绽臙脂萼,犹含琴轸房。离披乱剪彩,斑駮未匀妆。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
近义词: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绝代佳人  倾国倾城  
反义词:其貌不扬  
参考成语:天香国色  国艳天香  天姿国色  天然国色  国色天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