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形影不离
汉语拼音:xíng yǐng bù lí
成语含义:形容关系密切,不能分开。语本《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后亦用「形影不离」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如影随形」、「形影相随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关系密切,无时无处不在一起。
【使用类别】用在「随时相伴」的表述上。
【例  句】
01、善恶报应,形影不离。
02、他们整天形影不离,感情与日俱增。
03、这一对坠入爱河的情侣,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04、他们夫妻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形影不离,十分甜蜜。
05、他们两人不论是家世、外貌都迥然不同,但却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书  证:
01.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其既得联婚,连枝比翼,情意既洽,欢爱无穷,形影不离,以为天长地久矣。」
02.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二》:「太守有女公子美而慧,太守极爱之。初莅苏任,女结一女友,极相得,形影不离。」
03.清.冯桂芬〈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公薨,哀毁尽礼,与汪夫人相慰藉,形影不离。」
0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典故说明:《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论述的重点是教人把握时机。时机不对,纵使有商汤和周武王的才德也无法成就功业;反之,处在夏桀和商纣暴虐无道的朝代而没有商汤、周武王的才德,同样也无法成就功业。圣人和时机不可分离,就像一个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体和影子不可分离一样。后来「形影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与人或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密切,不能分开。此外,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相对嬉笑,不避忌人。」则用「形影不离」形容二人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
成语来源:《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1之贤而无桀纣2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3,若步之与影不可离4。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
〔注解〕
(1)汤武:商汤与周武王。
(2)桀纣:夏桀与商纣的合称。二人皆因无道,为商汤与周武王所灭。
(3)见时:得时。「见」疑为「」之讹字;「」,古文「得」。
(4)若步之与影不可离:若步行日中,影乃逐之,不可分离。
近义词:寸步不离  如影随形  形影相随  
反义词:形单影只  形影相吊  
参考成语:形不离影  影不离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