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水深火热
汉语拼音:shuǐ shēn huǒ rè
成语含义:处在深水热火中。比喻处境非常艰困、痛苦。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火热汤沸」、「箪食壶浆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处境非常艰困、痛苦。
【使用类别】用在「艰难困苦」的表述上。
【例  句】
01、农民生活已水深火热了,还要对他们怎样?
02、想起那段水深火热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
03、我们要求生存,就算是水深火热中也要挣扎。
04、没经过水深火热的磨练,那算得了是条汉子?
05、这样的政策不是要把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中吗?
06、那几年盗匪丛起,日子说是水深火热也不为过。
07、因为长期的内战,让该地区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08、暴政猛于虎,搞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主政者仍未觉醒。
09、我刚入伍的那段日子,因为不习惯,每天过得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书  证:
01.清.尤侗〈平滇颂〉:「夜郎不知汉大,声教阻绝,嗜杀怙乱,其习俗然也。……此邦之人,水深火热,若枯旱之望雨。」
02.清.黄宗炎《周易象辞.卷一四.革卦》:「于是又有圣人者出焉,见水深火热,颠连无告,起而去其残贼。四海之民皆信其志之在兴大利、除大害以救斯民,而不在一己之居处服食也。」
03.《清朝文献通考.卷二八四.舆地考.西域》:「斯地斯民,水深火热。洎乎王师继进,重定伊犁,回部二酋,复敢负恩助逆,抗我师颜。」
04.清.康有为〈答南北美州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且倡革命者,必以民权自立为说,公举民主官吏为言,近引法、美,切乎时势,合乎人心,当水深火热之余,莫不信之望之。」
典故说明: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燕国边防毫不抵抗,结果大败。这时有人劝齐宣王占领燕国,也有人劝他不要占领。齐宣王觉得吞并燕国是天意,但孟子对他说:「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喜悦快乐,那么您就吞并它,就像武王伐纣一样。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不喜悦快乐,那么您就不要吞并它,就像文王时,因为纣还有贤臣,所以文王不伐纣一样。今天以万乘大国去征伐另外一个万乘大国,对方人民所以捧着食物、饮水前来迎接,必定是渴盼来军能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假如来军不但不能解救他们,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们逃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来欢迎来军去占领他们的国家?」后来「水深火热」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比喻处境非常艰困、痛苦。
成语来源:《孟子.梁惠王下》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1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万乘之国4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5,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6而已矣。」
〔注解〕
(1)燕: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2)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详。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伐商,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在位十九年崩,谥曰武。
(3)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4)万乘之国:大国。乘,音ㄕㄥˋ,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四马一车的总称。
(5)箪食壶浆:以箪盛食,以壶盛浆来迎王师。此指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见「箪食壶浆」。
(6)运:奔逃。
反义词:安和乐利  安居乐业  
参考成语:水火深热  水深火烈  火热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