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指日可待
汉语拼音:zhǐ rì kě dài
成语含义:指日,可以指出日期,比喻不久之后。「指日可待」指愿望或期盼不久即将实现。#语出宋.司马光〈乞开言路状〉。△「计日而待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愿望或期盼不久即将实现。
【使用类别】用在「必定成功」的表述上。
【例  句】
01、只要我们再接再厉,那么成功便指日可待了。
02、他的康复情形良好,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刻指日可待。
03、人类的科技发展日行千里,实现太空旅行的梦想指日可待。
04、只要人人能遵守秩序,警察也能澈底取缔违规,交通情况的改善指日可待。
05、这项工程的计划周详,机具精进,工程人员的素质更是超乎水准,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与合作下,完成建设是指日可待的。
书  证:
01.宋.司马光〈乞开言路状〉:「以为言路将开,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源)
02.宋.曾肇〈论内批直付有司〉:「推今日欲治之心,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
03.宋.袁燮〈轮对绍兴十一年高宗料敌劄子〉:「金人之势益蹙,其亡指日可待。」
04.《精忠岳传.第三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才,中兴指日可待。」
典故说明:「指日」,为指算日期的意思。一件事情可以指出日期,等待其来临,表示这件事情的完成,已经为期不远。司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实),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哲宗初,入朝为相,罢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卒赠温国公,谥文正,世称为「涑水先生」。司马光认为,朝廷应该广开言路,让上位者能够得知下位者的心声,这样一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曾经上书论说当时士大夫的人品颓弊,每以苟合偷安为明智之举,而不愿正言直谏。又上书论皇帝用人,应该重视谏诤之臣,并以他们做为自己的耳目。司马光本以为自己会因此受到责难,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没有怪罪他,还派遗使者向他请教当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马光感到十分欣慰,认为进谏之路已经开启,如此一来,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将到来。后来「指日可待」被用来形容愿望或期盼不久即将实现。
成语来源:#宋.司马光〈乞开言路状〉(据《温国文正司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师,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无取,遣使访以得失,岂惟微臣有千载一遇之幸,中外闻之,踊跃相庆,以为言路2将开,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宋.曾肇〈论内批直付有司〉。
(2)言路:向朝廷进言的途径。〔参考数据〕宋.曾肇〈论内批直付有司〉(据《宋文鉴.卷六一》引)臣伏见陛下即位以来,更张政事,除民疾苦,开广言路,收拔淹滞。每一令之出,内外无不驩呼相庆,以至。未明求衣,辨色临朝,躬亲听断,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近义词:计日而待  为期不远  
反义词:遥遥无期  
参考成语:指日可俟  指日可期  指日而致  指日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