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无病呻吟
汉语拼音:wú bìng shēn yín
成语含义:没有生病但却发出呻吟声。语出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着处〉词。后用「无病呻吟」比喻人故作忧戚状或妄发牢骚。也讽喻文辞的矫揉造作,言不由衷。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比喻人故作忧戚状或妄发牢骚。
【使用类别】用在「无故哀叹」的表述上。
【例  句】
01、别替他操心,他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02、不要整天无病呻吟,应该振作起来,为将来打拚才是。
二、
【语义说明】讽喻文辞的矫揉造作,言不由衷。
【使用类别】用在「矫揉做作」的表述上。
【例  句】
01、这诗硬把忧呀愁呀都写进去,只是无病呻吟而已。
02、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如何感动人心。
03、这篇文章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所以被总编辑退稿了。
04、这些无聊的应酬之作,毫无真情,只是无病呻吟罢了!
05、文艺作品若是无病呻吟,无论文本如何优美,都会使人生厌。
书  证:
01.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着处〉词:「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源)
02.元.刘埙《隐居通议.卷六.桂舟评论》:「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此作诗之本领也。然亦必有为而作,有关涉而作,若无病而呻吟,虽奔涛走石,冶叶倡条,动可人心,于道何补?」
03.明.李贽《续焚书.卷一.复焦漪园书》:「文非感时发已,或出自家经画康济,千古难易者,皆是无病呻吟,不能工。 」
04.《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一个孤女儿,受上天的厚恩,成全到这步田地,再要感慨牢骚,那便叫无病呻吟,无福消受了。」
05.清.刘熙载《艺概.赋概》:「赋必有关着自己痛痒处,如嵇康叙琴、向秀感笛,岂可与无病呻吟者同语?」
典故说明:「呻吟」是病痛或哀伤所发出的声音。有病呻吟是正常,如果没有生病也在那儿哼哼唉唉,就有点无端忧戚或妄发牢骚了。宋代辛弃疾有一阙〈临江仙〉词,说自己年华老去,似乎没啥用处了,所以老天要自己隐居于山林中。但是回想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生命历程,曾有许多欢乐却换来今日的叹息,就警觉自己竟然无病也在呻吟。这是「无病呻吟」的原义。这句成语比较常用的是它的引申义。因为是无病呻吟,所以就有矫揉做作的意思,常用来比喻作品缺少真感情,矫揉造作,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或讥讽人装腔作势。此成语也作「不病而呻吟」。例如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三》谈到汉代蔡琰所作的〈胡笳〉诗,虽然不合楚语,但是情感从内心发抒出来,真诚动人,胜过那些不病而呻吟的作品。
成语来源: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着处〉词(据《全宋词.辛弃疾》引)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1百年心,更欢须叹息2,无病也呻吟。试向浮瓜沈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解〕
(1)光景:比喻时光、岁月。
(2)更欢须叹息:用叹息取代了欢乐。更,音ㄍㄥ ,替代。
近义词:装腔作势  矫揉造作  
参考成语:不病而呻  不疾而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