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望洋兴叹
汉语拼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
成语含义:望洋,抬头看的意思。形容因惊奇而仰视发出惊叹。语本《庄子.秋水》。后用「望洋兴叹」比喻因能力不足而自叹不如或感到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贻笑大方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因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
【使用类别】用在「感叹无奈」的表述上。
【例  句】
01、高级轿车的价格,往往使一般老百姓望洋兴叹!
02、像这种千万豪宅,一般民众只有望洋兴叹的分儿。
03、我虽然想出国观光,无奈存款不足,只能望洋兴叹。
04、对于世间的林林总总,若不敢正面相对,勇于尝试,那只能望洋兴叹了。
05、这件衣服虽然漂亮,但价格实在超出预算太多,我只能对着它望洋兴叹。
06、即使有了天文望远镜,对于宇宙星体奥秘的研究,学者们仍然不时望洋兴叹。
书  证:
01.明.章潢《图书编.卷一五.至德凝道》:「人之凝道犹是也,但履霜驯至坚冰,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望洋兴叹,不知备其器者,无志于水者也。」
02.清.刘坤一〈致胡筱蘧侍郎书〉:「若复畏繁难,慎讥笑,势必中止,将来逾远逾湮,虽有班、马复生,亦徒望洋兴叹。」
典故说明:「望洋兴叹」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视发出惊叹。典源出自于《庄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涨,许多小河,都带着丰沛水量,汇聚到黄河。黄河变得非常宽广,隔水相望,两岸的牛马都看不清楚。黄河的水神河伯,看着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认为天底下最壮美的,全都在这儿了。他兴奋地顺着水流向东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东边望去,只见白浪涛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心里觉得十分惭愧。他仰着头叹息说:「我本来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现在看到大海这么宽广无尽,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实在是太狭小了!」后来,「望洋兴叹」这句成语就从「望洋向若而叹」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因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后人也有望文生义,误解「望洋兴叹」为对着大洋兴叹,此解不可取。
成语来源:《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1,于是焉河伯2始旋3其面目,望洋4向若5而叹曰:「野语6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解〕
(1)端:边、岸。
(2)河伯:古代传说中的黄河水神。相传为华阴潼阳人。其人成为河伯之说有二:一说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为水神;一说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旋:回转。
(4)望洋:洋,阳的假借字。望洋,连绵词,仰视的样子。或作「望阳」、「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这则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与北海若的问答,后人或因河、海对举,遂解「望洋兴叹」之「洋」为「海洋」。
(5)若:海神名。
(6)野语:民间的谚语。
近义词:力所不及  仰天长叹  徒呼负负  无可奈何  无能为力  
反义词:唾手可得  
参考成语:向若之叹  望洋之叹  望洋而叹  望洋兴叹  望洋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