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痛定思痛
汉语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成语含义:事后追思当时所遭的痛苦,也不知如何处理,而更加伤心。语本唐.韩愈〈与李翱书〉。后也用「痛定思痛」比喻吸取惨痛教训,警惕未来。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事后追思当时所遭之痛苦,也不知如何处理,而更加伤心。
【使用类别】用在「忆往生悲」的表述上。
【例  句】
01、父母之丧,如何能忘?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02、事情过去虽久,但痛定思痛,尽是血泪斑斑,如何能忘?
03、大地震造成他家破亲亡,如今重回震灾现场,痛定思痛更觉伤心。
04、妻子过世虽久,但痛定思痛,每次摩挲遗物,他内心仍然好舍不得。
二、
【语义说明】比喻吸取惨痛教训,警惕未来。
【使用类别】用在「以往鉴来」的表述上。
【例  句】
01、此次我们未能卫冕,应该痛定思痛,认真找出原因,加以改进。
02、升学考试的落榜打击,让他痛定思痛,决心检讨缺失,更加努力。
03、失败已成事实,我们应该痛定思痛,改进缺点,明年再来争夺冠军。
04、经过这场大水灾后,政府当局是否该痛定思痛地去考虑更妥善的防洪措施呢?
05、因为滥垦滥植造成土石流的灾害,农业当局应该痛定思痛,更加用心来维护山坡地。
06、这场高楼大火的确烧出不少问题,消防单位在痛定思痛之余,应去订出更完善的消防对策。
书  证:
01.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02.《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常言道:痛定思痛。李承祖死时,玉英慌张慌智,不暇致详。到葬后渐渐想出疑惑来。他道:『如何不前不后,恰恰里到家便死?不信有恁般凑巧!』」
03.《红楼梦.第八二回》:「又想梦中光景,无倚无靠,再真把宝玉死了那可怎么样好!一时痛定思痛,神魂俱乱。又哭了一回,遍身微微的出了一点儿汗。扎挣起来,把外罩大袄脱了,叫紫鹃盖好了被窝,又躺下去。」
04. 《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我的孩子,你可受了苦了!你可疼死我了!你可坑死我了!』说罢,放声大哭。公子想起自己那番苦楚,痛定思痛,也不觉失声痛哭。两边仆妇丫鬟看见,无不落泪,个个上前相劝。」
典故说明:韩愈,字退之,唐河阳人。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后来哥哥死于贬谪之地,靠着嫂嫂教养成人。艰苦的环境并没有限制韩愈的志气,他努力读书,终于如愿在朝廷为官。但个性耿直的韩愈,屡次犯颜直谏,因而被一再贬黜。在韩愈给他弟子李翱的〈与李翱书〉中提及:他在京八九年,没有收入,都靠求人度日,过得非常辛苦。在心灵上也留下不小的创伤。事过之后,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更是令人伤心得不知如何自处。可见他是如何地志不得伸。后来「痛定思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吸取惨痛教训,警惕未来。
成语来源:唐.韩愈〈与李翱书〉(据《全唐文.卷五五二.韩愈》引)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闲,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1,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注解〕
(1)无所取资:没有地方取得生活费用。指没有收入。资,费用。
反义词:至死不悟  重蹈覆辙  
参考成语:痛减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