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语:通宵达旦
汉语拼音:tōng xiāo dá dàn
成语含义:一整夜到天亮。※语或本《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后亦用「通宵达旦」形容彻夜地工作。△「夜以继日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一整夜到天亮。
【使用类别】用在「整个晚上」的表述上。
【例  句】
01、除夕之夜,大家通宵达旦地放鞭炮,一片喜气洋洋。
02、每年到了丰收季节,这里都会举行庆祝晚会,大伙儿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好不热闹。
二、
【语义说明】彻夜地工作。
【使用类别】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例  句】
01、这篇稿子是我通宵达旦赶出来的。
02、这是我通宵达旦赶出来的报告,疏漏难免。
03、为了赶今天的开幕,大伙儿通宵达旦地工作,终于及时完工。
04、我看他两眼布满红丝,必定是为了应付今天的考试,通宵达旦地苦读。
书  证:
01.《册府元龟.卷九九.帝王部.亲信》:「太宗为秦王时,刘师立为左亲卫。会建成、元吉等潜谋祸乱,帝与谋自安之道,或至登合去人,通宵达旦。师立每进忠规,多蒙嘉纳。」
02.《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03.《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芳卿之情,已领至透骨入髓矣;至于芳卿眷恋,即通宵达旦,亦不为长。」
典故说明:「通宵达旦」就是一整夜直到天亮。《北齐书》中记载了文宣帝高洋的事迹:北齐文宣帝高洋,是高欢的儿子。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在北魏朝中担任大丞相,独揽大权。北魏孝武帝因为不甘受高欢控制,逃出了洛阳,投奔镇守关中的将领宇文泰。高欢因此另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后来宇文泰杀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都于长安,史称西魏。原本统一的北方,至此分裂为西魏、东魏二国。东魏在高欢死后,大权落在其子高洋手中,后来高洋废帝自立,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文宣帝年轻时,气度恢宏,性情果断,外柔而内刚。在位初期,留心国事,励精图治,改定律令,提倡儒学,重用汉人,使魏晋以来的刑律削繁就简。在对外用兵方面,连连征战胜利,威振戎夏。然而在位后期,却以功业自矜,导致生活纵酒淫乱,残暴昏狂。常常饮酒、歌舞而从不停止,从早上到晚上,再从夜晚到天明。有时甚至做出不合国君身分的动作,袒露形体,穿着胡服,披散着头发,生活极为奢靡。他不再留心于治理国事,又大事营造宫室,修建长城,以致于举国骚扰,人民为赋役所苦,负担沉重,政治纷乱。后来「通宵达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的「从旦通宵」演变而出,用来指一整夜到天亮,亦用来形容彻夜地工作。
成语来源:※《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帝少有大度,志识沉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雅好吏事,测始知终,理剧处繁,终日不倦。……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遂留连耽湎,肆行淫暴。或躬自鼓舞,歌讴不息,从旦通宵,以夜继昼。或袒露形体,涂傅粉黛,散发胡服,杂衣锦彩。拔刃张弓,游于市肆,勋戚之第,朝夕临幸。
近义词:夜以继日  彻夜不眠  
参考成语:通宵彻昼  连宵达旦  通宵彻夜  自宵达旦  达旦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