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

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阿Q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鲁迅﹞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
造句 / 例句:
  • 而“假洋鬼子”一词原有所本。
  • 最后,谈谈假洋鬼子到哪里去了。
  • 参考答案:“假洋鬼子”又来了。
  • 《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
  • 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
  • 的、假洋鬼子的行径仍在斥责中闪现。
  • 相形之下,假洋鬼子却是另一付神态。
  • 可是,这样的革命假洋鬼子也还是不准。
  • 假洋鬼子也是产生在这样的时代社会中。
  • 作品中说假洋鬼子“是钱太爷的大儿子。
  • 原来是个假洋鬼子噢!
  • 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
  • “这几日里,进城去的只有一个假洋鬼子
  • 此外,水果市场上也时有“假洋鬼子”出现。
  • 萧岳英留过洋,人很开明,有人喊他假洋鬼子
  • 对于假洋鬼子的这根棍子,鲁迅是极其厌恶的。
  • ’‘假洋鬼子
  • 阿Q们称他“假洋鬼子”,是“里通外国的人”。
  • 《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跑到东洋的。
  • 假洋鬼子最早源于1862年,即同治元年,创始于上海。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