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入室

(参见陞堂入室

 1.    
论语•先进》:“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娱心·,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韬古今于胸怀,包道德之机要。”
  ·葛洪《抱朴子•道意》:“依为弟子者,恒近千人,而升堂入室,高业先进者,不过得祝水,及三部符,引导日月行气而已。”
  宣和画谱•朱繇》:“工道释未有不以道元为法者,然升堂入室,世罕其人。”
  孙中山《知难行易》第三章:“由文法而进窥古人之文章,则升堂入室,有如反掌。”
 
 2.    
谓出入于外厅内室之间。
  北齐·李清《造报德像碑》:“乘车食肉,不假长铗之谣;升堂入室,无劳囊锥之请。”
造句 / 例句:
  • 似此交游真酒落,判与升堂入室
  • 门径苟差,何由升堂入室乎?
  • 由斯户可升堂入室,执斯镜可照胆辨邪。
  • 门径苟误,跬步皆歧,安能升堂入室乎?
  • 岂可更去升堂入室
  • ”后世常以升堂入室来品评学问造诣的程度。
  • 菁莪欣再造,自此升堂入室,勉侧三千弟子班。
  • 其书大旨,酷摹《聊斋》,新颖处??乎升堂入室
  • 思摩法师为令离欲早得“升堂入室”,也常痛下钳锤。
  • 篆刻小品经常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早已升堂入室
  • 【示例】~,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 (15)升堂睹奥:犹升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 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韬古今于胸怀,包道德之机要。
  • 同时还有医人及烧炼僧数人,?次来无不升堂入室,与女仆等杂处。
  • 既有利于初学,又裨益于临床及科研,确为学医者升堂入室之门径。
  • 轻轻地升堂入室,就会发现,庞贝人很有生活品位,也流行室内装饰。
  • 有时从报上也看到某地重奖某经纪人的消息,显见这一行业正在升堂入室
  •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
  • 经过几年的写作锻炼,靖安县已县一批青年在诗词这座艺术殿堂里开始升堂入室
  • 只要能心正意诚,并不止于入门,而复能升堂入室,则又未始不可一述以存之也。
更多例句...